日前,在市政府家属院,记者见到了共和国同龄人高淑艳,她是原临汾市工贸商厦副食组经理,她的讲述让人感受到了中国商业的沧桑巨变。
1949年6月,高淑艳出生在尧都区枕头乡豁口村的一个贫苦家庭。17岁时,她便在豁口小学担任民办教师。当了老师的高淑艳并没有停下追求的脚步,深山出俊鸟,在得知临汾市商业部门需要招一批人员时,毅然决定放弃教师岗位,选择从商。
1984年,临汾市工贸商厦开张,招聘了一批高中生,虽然这些人有文化,但缺乏实践经验,因此急需一批有经验的 老商业员来指导,高淑艳毫不犹豫地去了那里。那时,改革的春风已席卷祖国大地,我国商业也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济变,工贸领导层决定,副食、皮件、、电3个部率先承包,因高淑艳所在的糖果组年年超额完成任务,不久她便被提拔为副食部经理。
1994年中秋节前夕,高淑艳到天津订购一批月饼,走在天津塘沽的街头,猛抬头看见一个蹬着三轮车的师傅拉着一车她从未见过的货物,她追着跑上去询问,才知道那叫“康师傅方便面”,是一种新推出的面食,打开后放上调料倒上水便可食用。对于这种新推出的产品她非常好奇,想买上两包回去让领导尝尝,看能否在我市立足,但负责送货的师傅却说什么也不单卖给她。向来做事不轻易放弃的高淑艳,紧跟在三轮车后面跑,直到送货人将成箱的方便面送到小卖部里,她才如愿买了两包。
买下后,她自己一袋都舍不得吃,将两包方便面原封不动带回单位,做好后让领导逐一品尝。对于这种既美味又方便的新产品,领导们当即拍板决定上货。她再次跑到天津塘沽同台湾老板洽谈合作。康师傅方便面一经上市就受到市市民 追捧,刚开始厂家用集装箱送货,但这样根本满足不了顾客的需求,后来只好选择用车皮运货。高淑艳凭借多年在商业上摸爬滚打的经验和一股不服输的干劲,给工贸带来了巨大利润。至今,仍受大家喜爱的“喜之郎果冻”、“阿香婆辣椒酱”等诸多食品,都是高淑艳在临汾工贸时最早引进我市的,临汾工贸也一度成为我市商业批发的龙头企业。
来源:临汾日报晚报版
【责任编辑: 卫淇】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