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泥塑承载大文化

2009-10-13 16:55: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在我国五千年的文化长河中,有一种别具匠心的艺术,它叫做泥塑。


 泥塑艺术是中华民间艺术的一种,也是我国悠悠悠年历史的一种文化,在位于蒲县县县城二公里的柏山之巅有一座为祭祀东岳大帝黄飞虎的东岳庙,庙内保存的一套“十八层地狱”是实属罕见的明代泥塑珍品,这足以说明远在数百年前,泥塑艺术 就已经有了独特的文化体系。


 9月23日,记者在尧庙广场上偶遇一位老人,只见他眯着眼睛,毛笔正在一块泥塑上勾勒着,不出几分钟,惟妙惟惟的彩绘泥牛就出现在记者面前。


 老人叫杨云龙,退休前曾在工艺美术公司工作,他告诉记者:“我是应市民间艺术博物馆之托,为一个展览会赶制几件牛泥塑,这两件彩色的刚刚刚成,现在该上素色了。”说着,他又举起一件还没有上色的泥牛,仔细端详数秒,,提饱含墨汁的毛笔,边勾勒边和记者聊了起来。


 泥塑艺术是我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型,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我国的泥塑艺术可上溯到距今4000至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那时候的居民多用泥质用品,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涂鸦泥制品,会有一种美感在里面,经过时代变迁,这种艺术被承传下来,并有了长足 的发展,时至今日,它已成为一种博大精深的艺术文化。“泥塑的制作要简单也简单,要复杂却也复杂,简单是它根本就没有什么艺术要求,一块胶泥,随手而捏,无论成型,只要略加勾勒,就总有它美的一面。幼时淘气,总爱拿块泥土,照着动物模拟,然后放在一边晾干,最后取出墨汁毛笔,简单画画,就是一件很有趣的玩具。”说到此处,老人仿佛在回忆过去,嘴角轻轻轻起。微笑间,却将一件素色泥塑勾勒出来,只见这件用黑色描画出的泥牛,样式新颖,朴实直观,憨厚可爱,十分精彩。


 而说到复杂的地方,老人告诉记者,简单的泥塑称“耍货”,是以前孩子们的一种玩物,而比较复杂的称为“细货”,这就需要先根据不同的物件制作模具,再将粘土和软,放入模具中,等到晾干后,先上一层底色,然后再选择是用彩绘还是素绘。一般来讲,彩绘用笔粗放,色彩对比强 烈,样式更具美感,而素绘则单用黑色,讲究着笔轻盈,,丝不苟,先勾样式,再做细描,,所之品,十分古朴,很有收藏的意义和价值。
 

   “泥塑这个东西,看似普通,却小中见大,包含着很深的文化底蕴。做泥塑和赏泥塑都是一种艺术的享受。做泥塑时,就如同我现在这样,把心态放平衡,心无旁鹜,平静而缓慢地精心制作。在制作过程中,方能体会到一种境界,这是一种享受,而在赏玩泥塑时,既可以放在桌面仔细端详,也可以拿在手中随意把玩,个中情趣妙不可言啊。”说到这里,杨老爽朗地笑了起来。


泥塑艺术就是把一块其貌不扬的泥巴,塑造成一件美轮美奂的工艺品。而制作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流淌的艺术、一种动态的文化。无论下里巴人还是阳春白雪,从揉泥摆墨制作泥塑的那一瞬,都已然幻化成一种文化了。

来源:临汾日报晚报  

 

  【责任编辑: 卫淇】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