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是从一个小山村里走出来的农民的孩子,能获此荣誉我心里特别高兴,这是对我工作的肯定和鞭策,今后将一如既往地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为我市的“三农”工作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获奖后的王小泰这样说道。
十年磨一剑 小麦撒播成正果
1983年7月,年仅19岁的王小泰在山西农业大学临汾农学专科班毕业后被分配到洪洞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26年来,他在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和科技培训的实际工作中,完成了从一名书生意气的大学生,到一名高级农艺师、高级农业科技咨询师的人生跨越,这期间,时时刻刻都浸透着他对农业科学技术的热爱,对农民的情感和对事业的执著追求。
王小泰是一个有心人,也是一个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细心人,是我市的小麦专家和技术权威。
早在十年前,他就注意上了洪洞县水地区农民撒播小麦的独特种植方法。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他经常深入到田间地头,与村干部相互沟通,与农民们促膝交谈,学播种、看长势、测产量,逐渐掌握了水浇地冬小麦撒播种植的全套技术和种植优势。五年前,王小泰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小麦撒播旋耕方法的特点,经过系统的总结和提炼,从而使这一起源于农民的自发播种方法第一次上升到技术的层面上,并形成了比较独立的技术体系。此后,他开始走上了这一技术的推广之路,一走又是五年。五年中,他一边坚持在马牧村设立试验示范田不断验证,一边带着自己总结出来的小麦撒播旋耕技术,走访了国内一大批专家和学者。走访中,专家们几乎无一例外的先是对这一技术给予否定。出现这样的结果,王小泰并没有气馁,因为他坚信这一技术的推广优势及其生命力。面对王小泰的一遍遍汇报,一次次陈述,专家们被这个来自于最基层的农技干部深深感动了,他们开始仔细研究王小泰的小麦撒播旋耕栽培技术体系,并由最初的否定转变成了深深的怀疑,从深深的怀疑产生出了些许的赞赏,从些许的赞赏上升到了最终的肯定。2008年6月,国家农业部7位知名专家组成的工作组,专程到洪洞对小麦撒播旋耕简化栽培技术的实际效果进行了实产验收,经过严格仔细的丈量、称重,运用这项技术种植的小麦实际产量达到了每亩528.17千克。同年9月,《中国农技推广》杂志详细介绍了这项技术的相关特点、播种要求和经济效益。这期间,市农业局首先在全市范围内逐步推广了这项种植技术。2009年6月,省农业厅组织7名专家对撒播田进行了测产验收,在大旱之年,撒播小麦亩产达到了 506.3千克。目前,全市已经推广种植40万亩,节本增效的实际效果达到了3700余万元。
作为农业技术推广站的站长,这些年来,王小泰还先后主持并组织推广了小麦高产创建活动、小杂粮产业化开发、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脱毒薯类高产栽培技术等60余项试验示范项目和30余项先进适用技术,为洪洞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做出了贡献。
坚持抓培训 星星之火正燎原
“农民的科学技术水平直接决定着农业生产的实际效果,抓好农民的技术培训,是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重中之重。”谈到如何做好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时,王小泰道出了这样的认识。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2004年,王小泰义不容辞地担起了国家星火计划洪洞县农民科技培训星火学校校长的重任。接手这项工作,对王小泰来说是在接受着另一次挑战。但是,王小泰从来就是一个勇于向困难挑战的人。从2004年5月份开始申报星火学校到8月份国家科技部验收认可,他带着一班人,硬是用3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培训教室和图书室、电脑室、厨房、餐厅等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和维修;制订出了学校的培训任务、培训计划、培训要求和管理规范;落实了相关的师资力量并建成了大槐树、辛村、曲亭等8个乡镇星火课堂;制订出了使全县50万农村劳动者都掌握1至2门先进实用技术的宏伟规划。洪洞县由此成为国家科技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共青团中央等五部委联合启动的“星火科技培训专项行动”的首批参与者。
在此后的这5年中,王小泰和他的培训团队认真实施培训计划,采取联合办学和自主招生相结合,课堂讲授和田间地头现场培训相结合,自有师资力量和聘请专家学者相结合,网络教学和实验辐射带动相结合的办学方法,在全县广泛开展了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流通、信息和非农产品的机电维修、化工冶炼、计算机应用等领先的先进适用技术培训工作。5年来,共举办了各种技术培训班200余场次,直接培训农村实用性技术人才2.5万人。
王小泰常说,星火学校在洪洞的农民科技培训中所燃起的星星之火已经发展成为燎原之势。确实如此,如今,在洪洞,除星火学校外,其他各类职业技术培训学校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了起来,参加职业教育已经成了洪洞老百姓口中的一个热门话题。
潜心搞研究 充电更为服务好
“我是搞技术的,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夯实自身的技术基础,应该是我的必修课。”王小泰谈到他这个没有级别的农业技术推广站的站长职务时,这样回答。
其实,王小泰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1983年学校毕业到现在的26年中,他从来 都没有放松过自己业务知识的学习。他就像一块晾干的海绵,不停地在书本上,在群众中、在工作时,在同事间吸收着自己所需要的水分和营养。26年间,他系统阅读了有关农业科技推广的书籍和资料;多次参加了农业部、省农科院、农业厅和一些农科院校在安徽、河北、山西等地举办的技术培训班;为了总结推广一些实用技术,他还常常自费到北农大、山西农大和农科院所请教专家学者。
在王小泰看来,给自己不断充电,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多年来,他根据自己的实践,研究撰写了《晋南二作区早熟脱毒马铃薯栽培技术》、《冬小麦撒播旋耕简化栽培技术》、《枣园间作花生》、《小麦复播大白菜》、《洪洞县玉米生产现状问题及对策》等20多篇科技文稿。这些文稿不仅大部分被《中国农技推广》、《山西农业》等报纸杂志刊发,更重要的是这些技术在实践中不断地得到了应用和推广。
有付出就有收获。多年来,王小泰在百姓中的口碑没得说,他的工作也同样得到了各级领导和业务部门的表彰奖励。2008年5月,省委书记张宝顺在洪洞县视察王小泰主持的高产创建示范田时说,这是自己看到的最好的小麦。在临汾这片土地上,王小泰更是年年有新成绩,年年会受表彰。1999年、2002年、2003年,王小泰主持推广的小麦良种配套、小麦地膜覆盖、脱毒薯类高产栽培等技术项目分别获得了农业部颁发的二、三等奖;2002至2005年,他连续4年获得了省农业厅的表彰奖励;2008年,作为国家农业部在全国基层特别邀请的12名专家之一,他是唯一一名负责修订《小麦产业技术农民培训大纲》的基层专家。全市农业系统的领导一提起王小泰,都会赞口不绝地说,他真是临汾农村改革的科技功臣。
王小泰几十年如一日,勤劳耕耘,辛勤工作,在乡村、在田间、在生产基地、在试验田里经常可见到他在讲、在查、在测、在数,无怨无悔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忙碌着……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贾亮】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