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信赖的带头人

2009-12-29 08:57: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要解决村里多年的老大难问题,首先是资金问题。当时村里账上不仅没有一分钱,而且还欠下许多外债。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毛锦星向上马办领导诉说村里修水利设施没有资金的难处;找水利部门,看能否给予扶持。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每天他都是早晨一上班就赶到了这些部门,有时比这些单位的工作人员上班来的还要早。水利部门的领导看着他这么大年龄了为村里的事如此执着,感动了,终于答应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给予资金支持。
有了资金,毛锦星带领村民风风火火地干了起来。在打井、修复水利设施的几个月里,他每天都在施工一线,这里查看施工质量,那里看看施工进度,65岁的人了,就像一个壮小伙一样,浑身上下有股使不完的劲。老伴心疼怕他年龄大了,身体吃不消,几次到工地上找他,都被他“顶”了回来。
在水利设施施工的关键时刻,因资金预算出入较大,节骨眼上还缺10余万元资金。这钱从哪里来!一时难住了毛锦星。左思右想后,他想到了自己家里。当毛锦星把从自己家里拿钱修水利的想法给老伴说出后,没想到遭到了老伴的反对:“你当个村主任,把老命都搭上了,现在还要从家里拿钱,这日子没法过了。”
生气归生气,老伴知道他的脾气,说出的话,就是九头牛都拉不回来,只能由着他。就这样,毛锦星拿出10万余元,用在了水利设施上。
几个月施工下来,共打深井3眼,对以前的两个旧井进行了修复,埋地下管道2000米,对145个出水口阀门全部进行了更换。
水利设施修好后,大大降低了浇地费用,扩大了水地面积,提高了效率。同时,他们加强了管理,由以前的小组统一管理到现在的村统一管理,彻底解决了过去水利设施有人用、无人管理和维护的现象。今年遭到了50年不遇的大旱,史店村庄稼获得了空前的好收成。全村1300亩玉米,总产量达750万公斤,仅玉米一项就收入100余万元。村民们说,多亏了毛锦星和村委一班子修水利、治水,要不咱村的秋庄稼,今年就可能绝收。
修完水利设施,毛锦星又想到了村民的饮用水。多年来,村民饮用的都是村里的自备井,达不到国家的有关标准。为了解决村民的饮用水安全,毛锦星又与水利局协商,投资80余万元,打机井、建泵房,确保村民饮用水安全达标。
饮用水工程达标后,毛锦星又把所办的“实事”盯在了村里的学校上。
村里的学校,他上任时投资140余万元的主体工程已完工,但因后续资金跟不上,学校一时像行驶的小舟搁浅在那里。眼看着学校要开学了,毛锦星急呀!东挪西借,终于在新学期开学前把新学校建成了,并投资7万元为每个教室安装了空调,孩子们如期搬进了崭新明亮的教室。
如今的史店村,路畅了,街宽了,学校建成了,村风文明了,每每看到这些变化,村民们就想到了毛锦星。(柴卫东)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李甲】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