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鸿义这种活到老、学到老、画到老的精神,使我感慨万千。我和段鸿义认识,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因为工作关系,我和浮山县的张玉奇、李学义、姚锦玉和段鸿义等爱好相同,同吃一桌饭,同住一间屋。段鸿义一贯勤奋好学,同书画结下不解之缘。我在原临汾地委宣传部工作期间,大家都反映浮山县文化馆的段鸿义对书画痴迷,专攻国画,技艺高超,独树一帜,不管工作多忙,都要挤出时间,为农民送字画。每当过年许多农民家的大门上贴有他撰写的对联,群众搬新房墙壁上有他画的梅花。他的作品也走出浮山,登上临汾地区和山西省的画展。如长卷山水画《红旗指处山河变》、写生画《大户垣》等,受到广泛赞誉。真是画梅半世纪,梅香海内外,自修诗书画五十载。我代表地委宣传部对段鸿义同志进行过表彰。他在荣誉面前不骄傲、不停步,而是向艺术高峰迈进。他先后拜访全国著名书画大师董寿平、著名版画家力群等人,从中受益。他每次获大师指点后,都要同我交谈亲身体会,对大师的指点,表现出极高的悟性,他画的山水、牡丹、松、竹等国画,由量向质转变和提高。他个人先后在临汾、太原等地举办过个人画展,并在当地办起“积辛斋”画室。
从浮山县文化馆长岗位上退下之后,段鸿义不仅没有放下手中的画笔,而是精心专攻梅花。梅花是人们喜爱的国花之一,画梅是千百年来画坛巨匠的艺术追求,当代专画梅花的画家众多,所以画梅难度大。他不服老、读梅花书,看梅花画,养各种梅花进行观赏,做到心记梅花、脑想梅花、嘴说梅花、手画梅花,画梅花成为他生活中的重要一环。真正成为梅画迷。
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由于他把全部心血用在画梅上,结下丰硕的果实,他的梅花画得真实、形象,1999年12月27日他在太原举办了“千梅书画展”,开了我国古今画梅史“千梅图”之先河,成为珍品,誉满海内外,尤其在菲律宾等国家备受青睐,他本人录入《中国历代画梅百家》辞典,还被南京国际梅书画院聘为副院长。他培养的画梅弟子腊静华、李又珍、吕峰、王秉苏、李奇峰、杨霖山,形成画梅独特流派。翻阅《春华秋实——自修诗书画五十载回顾》一书,有画坛全国著名大师董寿平、力群先生及书画名家的作品30幅,有他的好友姚锦玉、盖延敏等人写的文章。压轴的是他本人的回忆录,总结了半个世纪的自修诗书画生涯,透视了他退休后精心攻梅的经历,能够看到他人品恰如梅品,傲冬雪、战严寒,“君似梅,梅似君,群梅一,品自齐”。(梁明)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李甲】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