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元出身于中医世家。1968年随父亲学医,他经历了“一根银针一把草”为群众防病治病的赤脚医生年代。1977年,恢复高考后他就读于长治医学院,1981年分配到临汾市卫生局,一年后,调入临汾市人民医院做临床工作,2002年任临汾市中医院院长,2005年受聘市妇幼保健院业务院长,2007年兼任尧都区滨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是我市著名的医学专家。他经历了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体制的40年变迁,耳闻目睹了群众缺医少药“看病难、看病贵”的痛苦与无奈,对人民群众和对医疗卫生需求有着深切的体会,对医务人员特别是基层医务人员的酸甜苦辣也有着深刻的感受。
2009年8月4日,由王明元带领医疗专家工作队,深入到大宁县三多乡川庄村推进新农村建设,结合医院的妇幼保健院优势,工作队开展卫生帮扶工作,制定了三个主要目标:抽调医疗专家团队定期给该村群众义诊,解决村里群众“看病难”的问题;给全村百姓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真正使百姓平时少得病;帮助村卫生所培养一名合格村医,使患了病的村民能得到及时、安全、方便、有效、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年底,该村卫生室经卫生局验收合格。2009年11月18日,王明元又带队深入到浮山县响水河镇给当地老百姓就妇女乳腺癌、宫颈癌防治和三岁以下儿童生长监测与管理进行了知识讲座并进行了义诊。2009年带领妇幼保健院专家与滨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对辖区内育龄期妇女进行了乳腺癌、宫颈癌防癌筛查,并宣传科普知识······
王明元自担任临汾市政协委员(医卫界)和民革临汾市副主委以来,多次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参加国内外医改研讨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站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对我国医改提出一套比较成熟完整的方案和可操作性措施的合理化建议。他认为,卫生部恢复“大部制”,药监、计生、中医、疾控、卫生监督、医保管理等机构都合并到卫生部门,以解决医改方案讨论过程中的部门利益之争。成立大公共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服务窗口下移到基层和农村。大幅度精简整合城市大医院,保留适量公立综合医院,不足部分由民营资本投资非营利医院。由政府拨付一定资金和人员充实到农村与基层社区,同时鼓励医务人员多点执业,使医疗卫生资源更多地分布到农村和基层。计划生育指导服务站与乡镇卫生院合并,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原则上由公共财政全额支持,也可以鼓励民营资本投资,北京、深圳等地在这方面已有成功的经验。公共财政应该给予村级卫生室必要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扶持落后地区的“赤脚医生”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制订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国家扶持普药生产,药品执行零差价,彻底消除以药养医的问题。全面推进新农合与城市居民医保,逐步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障制度。积极落实中西并重政策,加大对中医发展的投资力度,鼓励所有医疗卫生人员都能够循序渐进地学习和运用中医,使中医这一简便灵验价廉适宜技术在保障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工程中发挥巨大作用。总之,医疗改革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必须从基层的实际需求出发。
当记者与卫生界的朋友们谈起王明元医改方案和建议时,他们特别佩服他在此方案和建议字里行间的精辟论点以及结合实际的分析。也有人说,国家有那么多教授、学者和专家在搞医改方案,在咱们这小地方谈医改不可思议。但王明元不管人们怎么说怎么想,他总是执着地研究和探索又好又快又节省的中国医改方案,他就是要告诉政府医改怎么改更符合中国国情,他就是要让群众不再“看病贵、看病难”。
2006年11月10日,王明元的医改建议在《山西政协报》发表,民革中央机关报《团结报》刊登了他的“把医疗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基层”一文,2007年8月,广东医药经济报刊登了他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医改方案》,2008年11月5日,他在《山西政协报》以题为“医改方案要适合中国国情”发表文章、2009年4月13日,他在人民网给山西省委书记张宝顺留言《切实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措施》,山西省委社情民意办理栏目通过山西黄河新闻网给予公开答复,此文也作为市政协议政书面发言,收集入册。同年12月22日,《团结报》参政议政版建议直通车栏目也予以发表:在2009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和政协在人民网开辟的人人都可当政协委员的栏目上,他提交了《临汾民革王明元提出又好又快又省的医改方案》、《医改重点应该在每个县办好一所公立综合医院》、《如何使8500亿元医改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医改十原则细解》四份医改提案,这些工作为临汾民革和临汾政协争得了荣誉。在2009年我市政协会议期间王明元接受了临汾电视台和临汾市广播电台的专题采访——《谈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又省的改革建议》。(记者 刘临喜)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李甲】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