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情缘

2010-05-04 11:17: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说起张记有,当地十里八乡的人都知道,因为他创造了奇迹:在短短几年中,克服种种困难,栽植各种树木21000余株,使杂草丛生的荒山变成了绿树环绕的青山,当地村民无不为此折服。
张记有是后加楼村村民,与人谈话腼腆羞涩,而在他骨子里,却蕴藏着一种刚强和执着,岁月的沧桑,勤劳的品质,使他过早变的有些苍老,热爱绿色,爱树如命的痴迷精神又使他的心变的很“年轻”。
1999年12月28日,张记有领到了四荒地小流域治理开发使用证,面积为390亩,时限50年。当时,他家境困难,孩子尚小,但不顾家人再三劝阻,四处筹款,如数上交承包费,从此,与这片四荒地结下了不解之缘,开始艰难而漫长的植树路。
2000年开春后,张记有独自一人,身背干粮,扛锨上山,开始了真正的植树事业。他穿行在390亩的沟壑和山梁上,合理规划,精心布局,渴了喝几口凉水,饿了啃几口馒头,就着野小蒜下菜。那时,张记有的孩子上学指望他,植树大苗也要他想办法,在这种条件下,他一边打工维持生计,一边植树造林,好不容易在县苗圃买了250株柏树,栽植后,又用双肩将水沿着崎岖蜿蜒的羊肠小道挑到山上,春耕、春播时,利用有限的耕地,播种一些大秋作物,以保证全家人的生活;农闲时,硬是用锨头把一座座山、一条条沟、一道道梁上的杂草清理掉,新开宜林地180余亩。
在他准备大规模植树时,又遇到了重重困难:由于资金和树苗的短缺,大大影响了植树的数量,加之技术落后、土质贫瘠,影响了植树的质量。张记有自费到省城,向专家咨询、学习,购买资料和种子。为了提高树苗的成活质量,他经常顶风冒雨,披星戴月,不畏严寒酷暑管理树苗,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有一次,张记有在山上打树坑时,由于移动石头用力过猛,导致椎间盘突出,倒在了石头窝,是孩子们掉着眼泪把他抬下了山又及时送到了省城医院,经过10余天的治疗才逐渐恢复。乡亲们知道后,劝说道:“你眼下日子好了,还整天一身土,一身汗,图个啥?”张记有说:“我只图390亩四荒地再过10年变成林场。”
2006年,新一届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三县建设”目标,更加坚定了张记有植树造林的信心和决心,在前几年的基础上,他加大投入,加快植树步伐,数量成倍增加,栽植管理技术和成活率明显提高。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截至目前,张记有累计投资30余万元,栽植各种树木21000余株,其中,1.5米以上侧柏15000余株、塔柏1000余株、雪松200株,东北榆、国槐、油松、杨树等树种5000余株。(本报通讯员 要凯朝)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贾亮】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