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部的“特殊会议”

2010-05-20 09:11: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病床上的郭淑明主持了紧急会议。刘晚 摄


5月14日傍晚,市人民医院护理部召开了一次特殊的紧急会议,会议真的很特殊,地点就在护理部主任郭淑明的病床上,刚刚做完阑尾切除手术还不到60个小时的郭淑明手捂腹部躺在床上,为了说话方便,枕头垫得很高。护士长卫蕊从皮包里拿出了一个红头文件,这是市卫生局印发的《临汾市卫生局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领会了通知精神后,郭淑明说:“咱们先从妇科和泌尿外科开始吧,妇科30张床,需要15个护士。”就在病床上,郭淑明和护士长们定下了护士名单和活动的部署阶段以及组织实施阶段。护士长卫蕊把通知装进文件夹后,郭淑明开始仔细询问护理部里护士的情况,包括护士的心情。她叮嘱护理部副主任卓玉莲和护士长卫蕊,一定不要忘了给今年退休的老护士一人赠送一个锅。紧接着的话题就是谈论今年“5·12”国际护士节白衣天使风采大赛,大赛的成功使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喜上眉梢。
在庆祝“5·12”国际护士节白衣天使风采大赛上,诗朗诵《生死不离》、舞蹈《天使礼赞》、大合唱《中国护士之歌》、《祖国不会忘记》,博得了阵阵雷鸣般的掌声。在掌声中,郭淑明悄悄地退场了,因为她必须去做急性阑尾炎切除手术,并且一刻也不能耽搁了。昨天晚上,郭淑明家的灯光一直亮着,由于忙于组织策划“5·12”国际护士节的白衣天使风采大赛,郭淑明累病了,急性阑尾炎发作,她用手捂着腹部对丈夫说:“赶快叫医生来,不能这样疼下去了,这样疼下去就疼死了。”丈夫打电话叫来了大夫,普外科的许其威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建议立即做手术。可郭淑明坚持搞完明天的护士节活动再做手术,许其威大夫只好听她的,为她先输上了液体。第二天早晨上班的时候,郭淑明比平时多带了三样东西:睡衣、毛巾被和手机充电器,准备“5·12”国际护士节白衣天使风采大赛结束后就去做手术。下午,普外科的许其威大夫是含着眼泪为郭淑明做完这台手术的,许其威说,一个医务工作者,怎么能把自己的身体搞成这个样子呢?
在今年市医院“5·12”国际护士节白衣天使风采大赛中,见识过护理部优秀护士静脉穿刺能手针针见血的硬工夫后,谢碧玲副市长不由得在心底为护理部主任郭淑明暗暗喝彩。谢碧玲最初对郭淑明有印象,是在市人民医院上“三甲”初评期间。当时天气很热,她心急如焚。还清楚地记得那天下午,从门诊楼开始各个科室挨个检查,检查了一路发了一路的脾气。当检查到护理部的时候,副市长谢碧玲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只见“三甲”初评需要的各种资料井井有条地码放在文件柜里,连护士外出培训都有详细的记录。记得她当时说了这样一句话:“贾院长,想不到你们医院还有这样一个能得高分的地方。”也就是在这一天开始,一脸善良、一脸阳光、埋头苦干的郭淑明给谢碧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白衣天使风采大赛结束后,谢碧玲去医院看望刚做完急性阑尾炎切除手术的郭淑明。当时,郭淑明还没有从全麻中苏醒过来,闭着眼睛,脸色苍白地躺在病床上,谢碧玲怜惜地抚摸着郭淑明的头说:“怎么,你想当孔繁森呀?”可惜,郭淑明没有听见这句话,她说,当时在手术的全麻状态还没有完全苏醒,她听说,谢碧玲在自己的病床边陪到晚上11点多才走,副市长说了一些什么,她迷迷糊糊的一句话也没听清楚。

护理部的护士都说,她是天底下最“耐”的人

上世纪70代初,郭淑明出生在洪洞县龙马乡。“耐”在洪洞话里是硬和结实的意思,和郭淑明朝夕相伴的护士这样说,郭淑明的脾气一点也不像洪洞人,因为她从来不发脾气,受委屈的时候只会流眼泪。可性格却像神了洪洞人,“耐”得“耐”着呢。护士讲了两个发生在郭淑明身上的“耐”故事:
一“耐”是在2003年,“非典”肆虐地挑衅人类,郭淑明是第一个进入“非典”防治一线的护理人员,她在请战书中这样写道:“因为我是一名战士,当病毒无情地向人民袭来时,我应当义不容辞到一线去护卫人民的生命;因为我是一名志愿入党的积极分子,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我能用所学的知识为人民服务感到无上光荣。”每天穿着厚厚的隔离衣,长长的雨靴,戴着36层口罩与病魔进行着面对面的“亲密接触”,既要做好各种医疗器械的消毒工作,又要与其他护士一道,深入病房为病人发药、打针、测体温、输液。在又暗又长的走廊里每天要奔跑十几个小时,搬药品、组织参加危重病人的抢救,哪儿需要就出现在哪儿。繁重的、超负荷的工作,大量的出汗,导致机体严重缺水,代谢失调、咳嗽、头痛、头晕,体温一下就高达38.2℃,当时她心里很紧张,以为感染了,回到宿舍输液、吃药,两个小时后体温恢复正常她才松了一口气。第二天,郭淑明仍然带病坚持工作,背着20多公斤重的消毒桶喷洒每一个病房、走廊,每做完一次消毒,三层隔离衣湿得能拧出水来,过氧乙酸强大的消毒力,在杀灭病毒的同时,也侵蚀着她,眼睛肿胀、发酸、皮肤瘙痒、缺水,声音嘶哑、咳嗽、咽痛出现,昼夜奋战使她满面憔悴,眼中布满了血丝。当身边的同志劝她休息时,她摇了摇头坚定地说:“放心吧,我还能挺得住。”
二“耐”是在2008年,汶川遭受强烈地震,郭淑明和市人民医院的战友们在第一时间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到达汶川的时候,由于强烈的余震还没有停息,大家白天紧张的工作,晚上只能睡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她说,当时的余震很厉害,能震得帐篷里的水桶在地面来回跳动。有一天晚上,帐篷旁边的大山里传来呜呜的响声,响得大家都在犯嘀咕:莫非这山里还有老虎吗?后来听了当地老乡的解释,大家才明白过来,这是由于强烈的地壳运动造成的回音。汶川地震前夕,山体就几次发出这样呜呜的声音。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郭淑明和战友们在灾区冒着生命危险救死扶伤。由于连日的劳累,她犯了急性阑尾炎,为了不使同事担心自己,她在夜晚大家都入睡之后才偷偷地输液治疗,白天起床后和大家一起抢救伤病员。

“三甲”评审专家说,护理部是医院的半壁江山


郭淑明说,她还在护理学校的时候,就被南丁·格尔精神所感动,那时的她喜欢把南丁·格尔的肖像夹在自己的日记本里。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南丁·格尔精神就在一个学护理的小姑娘心里悄悄地发芽了。走向工作岗位,穿上洁白的护士服装,郭淑明处处对照南丁·格尔精神严格要求自己,《社区护理》、《大学生心理障碍探析》、《肝炎患者住院期间的自尊调查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调查》等都是郭淑明在省级刊物上发表的论文。由于工作出色,分别获得1996年、1999年至2003年市医院先进工作者、优秀护士、优秀技术人才光荣称号。2003年,由于在“非典”战役的杰出表现,省政府授予郭淑明“抗击非典工作二等功奖章”。
“你脸上引领希望的那朵灿烂的微笑,如秋夜里的明月,照亮患者通往健康的心灵彼岸。”这是一枚做成绿叶形状的贺卡,是今年“5·12”国际护士节这天,一位患者寄给郭淑明的。捧着这枚“绿叶”,病床上的郭淑明欣慰地笑了。护士是绿叶,绿叶托起红花,她想起,“三甲”初评、复评期间,护理部的工作得到了专家的认可,护士精彩的急救功底博得了专家的颔首微笑,“三甲”评审专家说,护理部是医院的半壁江山!

(本报记者 刘晚 文/图)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贾亮】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村民致富的领路人

 

下一篇: 平凡人物写风流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