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命保驾护航的人

2010-07-01 09:53: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北京的专家问,
临汾的大夫能诊断出这种病来?

1983年长治医学院毕业分配到临汾市传染病医院工作后,李建义先后担任过医院团支部书记、门诊部主任、消化科主任、院长助理等职务。1994年,因工作需要李建义调入临汾市中医院工作,先后担任肝胆科主任、内科主任、院务委员。2003年,论文《重用生大黄治疗重症肝炎》得到世界重症医学大会的邀请赴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参加研讨会,论文被评为优秀论文。多年的临床工作,在一次次抢救患者、一个个与死神赛跑的瞬间,李建义也一次次体会到医生职业的光荣,同时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人生选择,实现自己为生命保驾护航的人生价值。
在临床工作中,他曾经诊断出一例幼年型皮肌炎,让北京的专家都感到惊讶。患者是蒲县黑龙关的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据家属说,孩子得“肝炎”已经好长时间了,怎么越治疗越重呢?慕名来求医李建义大夫。当家长把小女孩带到李建义大夫面前的时候,李建义对家长说,你把孩子放地下让孩子走几步。他发现,孩子非常想走,但就是走不成。根据孩子的这一症状,李建义断定孩子肯定不是肝病,有可能是幼年型皮肌炎,因为幼年型皮肌炎患者走路的表现是,想走路走不成,而肝病患者根本就不想走。幼年型皮肌炎,容易和肝病混淆,因为这种病的症状和肝病非常相似,化验结果肝部也有问题。如果长期当肝炎治疗下去,延误治疗造成严重肌无力,出现呼吸衰竭,及不可逆性的肌萎缩。李建义建议家长到北京确诊,北京儿童医院的确诊结果很快就出来了,孩子患的果真是幼年型皮肌炎。选择出正确的治疗方法后,孩子的病情很快得到了控制。北京儿童医院的专家惊讶地说,临汾基层医院的大夫竟然能诊断出这种病来,真不简单!

病人家属说,
他让我们想起温暖这个词!

“很喜欢温暖这个词,与春天、阳光没有多大关系,只是与母亲在你那里治病的情景有关……”
这是一条短信,是一位患者家属在过节时发给李建义大夫的问候。患者家属说,母亲患的是晚期肝硬化,全身浮肿,已经有严重的腹水了,我们兄妹几个都感觉心里边很凉,是李建义大夫的医德和医技让我们感到了温暖,也使我们的母亲在最后的日子里感到了温暖。因为母亲那时每天都需要从腹腔里往外抽腹水,别的大夫有时一次要在母亲身上扎好多次,也放不出一点腹水,只有李建义大夫到了的时候,才能一针一个准,把腹水从母亲的身体放了出来,放腹水的时候,他还和母亲拉些家常,这让母亲少受了许多苦。有一次放腹水的时候,其他几个兄妹都不在场,只有我和李建义大夫在场。那天,竟然抽出了满满一脸盆腹水,按照正常的步骤,应当由我把这些腹水倒掉。因为我从来没有倒过,也因为我觉得这些东西是从我母亲身体里流出的,这些东西最终会夺去母亲的生命。于是我对这些抽出的腹水感到毛骨悚然,正在我发愣的时候,李建义大夫端起那盆腹水倒了,看出我的惊慌失措和愧疚不安,他甚至反过来安慰我说:“没事,这个不传染。”

他的助手说,
走到哪儿病人跟到哪儿……

这句话是李建义大夫的助手说的,助手说: “他走到哪儿,病人就跟到哪儿,他身上总是带着一包银针,走到哪儿扎到哪儿……”李建义大夫说:“不带着针怎么能行呢,坐车的时候时常会碰上晕车、头痛、恶心呕吐的患者等,一针下去,一切症状都会很快减轻或消失。”
从2006年开始,李建义就跟从“平衡针”创始人王文远教授学习“平衡针”针灸法。同年,又拜中科院院士、针灸专家石学敏教授为师学习针灸,一枚小小的银针,在他的手里变化万千,运用得得心应手。前来求医的病人,如果是些简单的感冒发烧、上火恶心之类的小毛病,李建义大夫的治疗方法是比较特别的,不输液、不打针、也不开药,而是捻出一枚小小的银针,对准穴位扎下去,病人的症状马上就会减轻,目前经他免费针灸的病人已有上万例次。
李建义大夫说,我对待病人,总要从几方面考虑,一是病情必须诊断准确,治疗合理;二是还要考虑病人的经济承受能力。因为我们属于小城市,面对的是广大农村患者,如果不考虑病人的经济承受能力,病人住不起院,结果就会选择放弃治疗,这样耽误病人,甚至导致病人死亡。遇到这种情况,自己在良心上过不去。作为一名合格的医生,遇到终末期患者,不但要减轻病人的痛苦,延长病人的生命,还要考虑到病人的尊严,这是李建义大夫对待晚期癌症患者的治疗理念。记者在李建义医生的诊室见到了这样一面锦旗:“肝胆照千秋”。这是李建义大夫治疗过的一名晚期肝硬化、肝癌患者伊某某临终前嘱咐家属一定要给他送的一面锦旗。这样的锦旗还有很多,挂满了他的诊室。
因为这些年一直没有忘记当年那位老医生,是那位老医生在他的心里种下了“善根”。

(记者 刘晚)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