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峰:毕生心血献蒲剧

2010-07-13 11:18: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眉户和蒲剧作为晋南地区的两大地方剧种,经历数代风雨能流传至今实属不易。然而,通过艺人间的口口相传终究不能更地传承下去,于是,张老便萌生出耳听演员清唱用简谱记录保存的想法,再整理成册用于教学、排练的过程……初见张峰先生是在他刚做完白内障手术在家休养,著名蒲剧演员、二度梅得主任跟心带领同事前来探望张老不期而遇时,大家对张老55年如一日对蒲剧艺术无私奉献的赞誉声中,从脑海中梳理出他的艺术人生脉络。早在少年时期,张峰便与7个音符结下不解之缘。那时,正值抗日战争爆发,张峰所在的“民革二高”学校编排蒲剧新戏《扫汪》,即吴敬恒骂汪精卫的一出戏,他饰演的吴敬恒凭借嗓音洪亮而在学校迅速唱红,后成为该校《黄河大合唱》的领唱。1950年,山西省文教厅举办第一期“艺术训练班”,开设的课程有音乐、美术、编剧、导演、表演等,目的是要在全省各县创办文化馆、文宣组。学习期间,学校让学员搜记各地民歌、民间音乐,在这个号召下,张峰除记录了猗氏流行的民歌、秧歌等10余首外,还把其最熟悉的晋南眉户曲调一起加以整理,共记录出七八十支曲牌。不久,学校把全省的民歌定名为《山西民歌选》内部刊印,为此还获得了600斤小米(合旧币50万元)的奖励。
“既然眉户折子戏能用简谱将艺人间口口相传的曲整理出来,那么蒲剧也一定能行。这样,梨园弟子就能根据简谱很容易学会老师传授的东西,流传多年的蒲剧经典曲目也容易保存下来。”谈到蒲剧用简谱整理记载的经过,张峰如是说。从此以后,凡是有蒲剧、眉户剧团演出,他都要将演员请到后台清唱,记录上一段后,又唱给演员听,看记录的是否准确,王存才、尧庙红、张庆奎、筱嫒娜、王秀兰、闫逢春等名角他都记录过。那时,蒲剧正处于青黄不接时期,晋南地区虽有人民、民声、芮城、五一等剧团,但在山西省举行的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时,因音乐唱腔落后保守,演砸了锅,地委决心要调一批业务骨干进团,1955年4月,张峰离开运城文化馆,正式调入原民声蒲剧团(现为临汾市蒲剧院)工作,亲自执笔改编传统剧目《三家店》,后得到京剧大师程砚秋、美学家王朝闻等戏曲研究院一批专家的赞扬。
“蒲剧的第一部电影应该是《窦娥冤》,也正是拍摄了这部影片,才让更多的观众认识了蒲剧。”张老回忆说。1958年,晋南蒲剧一团赴西北巡回演出,搞创作的行乐贤、张峰等几人随即卷入传统剧本《六月雪》恢复上演工作中,不久,由著名蒲剧演员王秀兰担任女主角的传统折子戏《窦娥冤》进京汇报演出,得到广大观众,特别是文化部领导的高度赞誉。1959年春天,长春电影制片厂派张辛实(该厂创作组长)和曾未之导演来山西具体商定改编《窦娥冤》的事情,张峰担任该影片的音乐创作。为了把蒲剧《窦娥冤》这部戏通过银幕的艺术形式更好地表现出来,张峰对戏中的音乐唱腔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既适合演员特点,又适合乐队演奏,唱腔要求更加规范,使蒲剧音乐创作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影片录制过程中,为使录音效果达到完美,张峰不厌其烦反复推敲,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三遍,有时为了一个唱段,他一口气指挥乐队人员排练20多遍直至精准。在对《窦娥冤·梦境》的唱腔设计中,他苦心构思,力排众议,精心创作出一套完美的唱腔方案。为了给窦娥的饰演者王秀兰指导唱腔,也为了保护演员的嗓子,他亲自陪着乐队示范挂唱,直到大家都心领神会才开始正式录音。为了剧情需要烘托气氛,他在使用二胡、锣鼓等传统乐器的基础上,大胆加入琵琶、洞箫、大贝斯等管弦乐,经过近半年的努力,终于次年元旦拍摄完成在全国公映。“在咱临汾放映已是后半年的事了,因只有一个拷贝,地区文化宫、铁路文化宫、市电影院不分白天、黑夜轮流放映,许多郊区的农民都是坐着拖拉机进城看电影,即使这样,还不忘带一块手绢,看到窦娥被绑赴法场开刀问斩时,台下哭泣声一片……原临汾四中退休教师、张峰的爱人李捷先回忆起来仿佛昨日发生的一样。为了蒲剧艺术的发展,张峰付出的心血和汗水真是太多太多。对于他执著追求事业而忽略了家人,几十年相濡以沫的妻子每每提及往事,除了心酸之外更多的是理解。
自1955年从事蒲剧音乐创作、编导以来,经张老编著的有《蒲剧唱腔结构初探》《蒲剧现代戏唱腔研究》《蒲剧音韵》,搜集整理出版《蒲剧音乐》等,创作设计蒲剧影片《窦娥冤》音乐,获首届中国戏曲音乐“孔三传”奖优秀创作奖,参加蒲剧影片《烟花泪》的剧本改编和音乐唱腔的创作设计,并为眉户现代戏影片《涧水东流》、《一颗红心》设计了音乐唱腔,创作设计的《三家店》《意中缘》《蛟河浪》《向阳坡》等百余部舞台演出剧目多数获奖,编写的《蒲剧简史》载入《中国戏曲剧种大辞典》。为庆祝建国三十周年献礼演出的《麟骨床》的音乐设计,获文化部演出二等奖,其传略事迹分别收入《中国艺术家辞典》《中国文艺家专集》《中国当代音乐家辞典》等。

(记者 王霞)

来源:临汾日报晚报版

 

 

  【责任编辑: 贾亮】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