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来,作为离休干部的她,本该享受优厚的生活待遇颐养天年,但心里却总惦记着那些上不起学的孩子;23年来,她省吃俭用,节衣缩食,把省下的钱全部捐助给了贫困群众;23年来,已年逾八十的她,不辞劳苦多次走进山区,先后资助了154名贫困子女上学。她,一位普普通通的离休老干部,却郑重承诺每年“七一”党的生日那天,拿出2000元捐给贫困子女,并决定去世后将遗体捐献给医疗事业。
她就是临汾供电分公司离休干部解黎明,曾获得“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山西省优秀共产党员”、“山西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如今,已86岁高龄的她仍省吃俭用,把爱心奉献给了贫困群众。
解黎明1947年参加工作,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从原临汾地区电业局工会副主席的岗位上离休后,她23年如一日省吃俭用,用朴实的行动向社会播撒着爱心。“我虽然离休了,但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始终都不能忘记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接受了党的待遇,就要为党和人民群众服务。”说起资助贫困子女上学的事,解黎明老人的眼睛湿润了,“娃们学习那么好,却因为没钱上学而辍学,我心里难受啊!党和国家给我这么丰厚的待遇,我没有理由不去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解黎明老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那年,她积极响应“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号召,帮助北京老知青程炜在山西扶贫。她说:“程炜一个50多岁的人,竟然自筹20万元单枪匹马来我们山西大宁搞扶贫开发工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山西人,我被深深地感动了。我要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和力量去帮助她、支持她。”于是,解黎明老人派儿子把1万元的积蓄送到程炜手中。节俭的居室,简朴的生活,有病的老伴,子女分房需要的资金……解黎明全然不顾当时面临的种种困境,毅然决然投入到了扶贫济困的热潮中。哪里有贫困生因没钱上不起学的,她总是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冲”在最前,捐款捐物,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此后,他通过市长热线,与有关部门取得联系,为尧都区姑射村考上大学的特困女生张杰云送去了2000元,并动员全家老小为张杰云准备了三大包四季换洗的衣服。在解黎明老人的带动下,社会各界都向张杰云伸出了援助之手,帮助她圆了大学梦。不仅仅如此,大学毕业后,她还帮助张杰云找到了一份教师的工作。
从此以后,解黎明夫妇对上不起大学的贫困学生更加关注。“我们的生活提高了,但有些优秀青少年考上大学之后却交不起学费。为此,我们夫妇商定在有生之年尽绵薄之力。每年7月1日,我俩每人拿出1000元捐给贫困学生,表示一点儿爱心,延续直至我俩离开人世。”
解黎明老人虽然生在城市,但她始终心系山区的贫困学生,生活中从来不花一分奢侈钱,她一生对自己要求苛刻,但为了扶贫助学,她几乎倾其所有,竭尽全力。走进解黎明老人的居室,没有现代化的家具,没有高档的家电设备,甚至自己穿的衣服都是很早以前的。当老伴由于心脏病引发神志不清,卧床不起,孩子们商量找个雇工时,解黎明老人却说:“我自己还能干,不需要浪费那些钱”。当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的老伴去世了,儿女们说要给爸爸土葬时,也被她拒绝了。她耐心地对子女们说:“你们的爸爸是共产党员,处处都要起到带头的作用。火化一则可以节省土地,二则可以节省开支。”孩子们为了不让母亲孤独,不想让她再操劳,决定找个保姆,竟被她再一次拒绝了,她语重心长地说,“山区那么多孩子还上不起学呢,我还花钱请保姆伺候。把我请保姆的钱捐给那些穷苦孩子不是很好吗。”
为了遵守自己的诺言,2010年7月份,解黎明压抑着心中的痛苦,带着老伴的遗愿按时把2000元送到了临汾供电分公司机关总支部书记手中……而她为了资助贫困生上学,捐款已近9万元。 记者 闫璟
【责任编辑: 贾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