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点40分,洗漱完毕,她系上围裙,一头扎进厨房,张罗早餐。
6点整,三口之家围坐在餐桌边,享受着简单的早餐和难得的相聚。
6点20分,送走在侯北上班跑通勤的丈夫后,她简单询问着女儿的学业,嘱咐女儿要好好学习。
6点40分,收拾齐整,她骑着单车冒着严寒向单位驶去。
7点整,提前半小时到岗,她按惯例清点零钞、核对票号、检查售票设备……
7点半,“您好,去哪儿?要几张?”……重复了无数遍的礼貌用语拉开了她一天工作的帷幕。
她,叫杨旭萍,今年40岁,是临汾火车站的一名普通售票员。
近日,记者走近春运期间默默坚守岗位的她,聆听并记录了一位售票员的春运故事。
每天1500余张票 口干舌燥
“不敢放杯子,不然总忍不住抓起杯子就往嘴边送。喝水就意味着得去卫生间,一来一回的时间能多打好多张票呢,太耽搁事儿。”
嗓子实在难受的时候,杨旭萍会拉开抽屉,拿出一粒金嗓子喉宝含在嘴里。
“凉凉的,含着舒服,又能保护嗓子,口渴又不敢喝水的时候我们就往嘴里塞这个。”狭长的工作间里,其他售票员听到这里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从询问到站地点、网上查询车次及票价,到出票、找零、旅客拿着车票挤出排队人群,杨旭萍几乎是边问询边操作,眼睛在旅客和电脑屏幕之间来回逡巡,同样的问题要重复上千遍,不变的笑脸一直出现在她脸上。
“春运结束后就能松口气了吧?”记者在繁忙而又枯燥的工作间不无感慨。
“五一、暑运、十一、元旦,转一圈就又到春运了,我们这个工作一年到头都闲不下,而且越是节假日越忙,习惯了。”杨旭萍笑着接话。“这个工作也不完全像你看到的这么枯燥,旅客里天南海北的人都有,甚至说一口外语的外宾,接触多了我都能说几句了。”杨旭萍爽朗的笑声在工作间响起。
妈妈 来生还做你的女儿
还记得母亲被查出白血病的那些日子,病榻上的母亲头发花白,手上青色的针眼密布,脸上的表情痛苦……半年后,医院下了病危通知,在母亲的要求下,杨旭萍的两个哥哥陪着母亲回了老家,在站台上送车的杨旭萍看着母亲欲言又止,泪如雨下。这一别,也许这一世的母女情缘就走到终点了。果然,仅仅四天之后,那一年的腊月十六,那一年春运的第一天,母亲永远离她而去了。
“母亲生前常常叮嘱我要好好工作,以前也总是忙于工作疏于照顾母亲,直到她走了,现在再怎样心存愧疚也于事无补了。”杨旭萍红着眼圈,眼睛向四处张望着,极力压制着内心的情绪波动。“‘好好工作’,现在一想起母亲,总先想起这句话。听妈妈的话,用这种方式怀念妈妈,也许才是对她最大的安慰和报答!”(记者 段碧蓉)
【责任编辑: 邱睿】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