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全新理念引领城镇化建设

2011-05-04 09:55: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记者:规划是引领城市建设发展的龙头,全新的城市必须立足于全新的规划理念。作为全市城市建设规划领域的领头人,您认为在城市规划中应确立怎样的全新理念?
王震:做好规划,最根本的是要有好的理念,理念是规划的灵魂。围绕宜居城市建设,一是应该树立大市域的规划理念,搞好符合临汾实际,富有临汾特色的城市圈发展规划。因为城市圈实质上就是新型城镇化的表现形式,任何一个城镇都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与本地区、周边地区的城市,全省乃至全国都会有联系,在规划中,必须将其置于大区域的产业环境中统筹看待,协调规划。二是树立特色城市理念,城市的个性、特色,是城市在区域竞争中的品牌,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综合体现。没有城市特色,城市就没有吸引力,就难有大的发展、好的发展。提起苏州,人们会联想到小桥、流水、古建、园林;提起青岛,人们会联想到青砖红瓦、碧海蓝天;提起扬州,人们会联想到粉墙黛瓦、一幅水墨写意的城市景象。就临汾而言,打造特色城市,就是要按照“唐尧文明圣地、新型产业之都、和谐宜居新城”的城市定位,要体现厚重的文化积淀。一个城市的文化发育越成熟,文化积淀越深厚,城市的个性就越强,品位就越高,特色就越鲜明,要体现对历史与现状的尊重,要体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三是要树立创新的理念。城市规划没有可以照搬的模式,后现代时期是差异化的时期。城市规划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完善的过程,我们不能寄希望于一个理想的版本,要鼓励创新,开放思路,放飞想象的翅膀,大胆地去创造。四是要树立“协调融合”的理念。在单体建筑规划审批上,一定要考虑周围环境的协调,在项目审批过程中,把握周边建筑的概念性,要考虑到融合后的效果。
记者:在具体实施“加快推进市域城镇化进程,建设和谐宜居新城”中,我市的战略重点有哪些?
王震: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整体部署,立足我市城市发展现状,确定城镇化发展的目标体系是:“十二五”期间,城镇化率每年提高2%以上,到2015年达到53%以上,城镇人口达到220万人,到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63%以上,城镇人口达到290万人,城镇人口年均增长10万人以上。
城镇化体系是:构建“一带两圈多点”的网络化城镇体系。“一带”即汾河城镇带,“两圈”即以尧都、洪洞、襄汾一城三区为核心的临汾都市圈和以侯马、曲沃为中心的侯马都市圈,“多点”即12个县域中心城市和60个重点镇。实施路径是以“一城三区”、“一河两翼”为核心抓手,“一城三区”重速,“一河两翼”重质,重点通过尧都、洪洞、襄汾整合发展,打造“百公里汾河新型工业城镇走廊”,加快推进河西新城和汾河两岸景观带的高水准规划建设,迅速扩展城市容量,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区域影响力,将临汾建设成为百万人口以上,中西部地区最有影响力、最具活力的城市。
记者:作为城建规划专家,您认为加快市域城镇化对我市有何重要意义?我市在推进市域城镇化建设中,主要呈现出哪些特点?
王震:加快城镇化建设被公认为是拉动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引擎,更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途径。随着城市扩容提质,市域城镇化快速推进,将有更多的群众进一步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我市转型跨越发展也将进一步增添动力。
我认为我市在推进市域城镇化进程中,主要呈现出了三个特点。一是先行先试先行发展。去年6月22日,省委书记袁纯清在我市考察时明确指出,“临汾市要把握机遇,发挥地域和交通优势,加快城镇化进程,城镇化率每年要提升两个百分点,把临汾迅速发展成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市委、市政府按照袁纯清书记的讲话精神,作出了一系列全面提高我市城镇化水平的决策,绘就了以建设百万人口大市为目标,全力实施城镇扩容战略,加快推进城镇化的蓝图。按照袁纯清书记的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推进市域城镇化工作,我们率先在全省开展了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确定了“一带两圈多点”的城镇体系空间规划结构和“十二五”期间全市城镇化率每年递增2%的发展目标,得到了省领导的表扬和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先建河西新城,打造汾河两岸核心区,逐步疏散老城区,再实现新老融合,建设和谐宜居新临汾”的战略构想,我们积极开展规划论证,确立了将“一河两翼”核心区打造成“生态景观区、平阳新地标、晋南商务中心”的发展定位,高起点、高标准组织实施了汾河两岸城市设计概念国际性招标工作,并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完成了临汾市规划展厅布展和“一河两翼”沙盘制作,以三维立体的形式展现了一个拥有完善医疗教育、文化娱乐、交通通讯设施,集文化休闲、物流客运、商业金融为一体的现代化和谐宜居新城,成功迎接了2010年10月23日全省四套班子领导观摩检查,受到袁纯清书记、王君省长好评。
二是梯次推进。首先针对我市规划编制历史欠账较多的状况,我们坚持把完善规划体系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去年投入经费3857万元,启动完成了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河西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各类规划30项,为城市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其次借鉴外地经验,结合临汾实际,研究制定出台了《临汾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城中村城郊村改造的实施意见》,为加快我市城中村、城郊村改造,打好了坚实基础。 
三是品质优先。本着打造精品工程、提升城市品位的原则,我们积极加快博物馆、图书馆、奥体中心、文化广场、高铁车站等地标性建筑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开工建设城市规划展览馆。通过这些项目加快拓展城市新区、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加快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路网交通体系,对于提升城市发展速度和质量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围绕百万人口大城市发展目标,按照临汾城市总体规划,我们今年把临汾市区路网规划为“一环、两弧、六横、七纵”网络结构,从而完善城市道路微循环系统,缓解交通拥堵。
记者:规划编制的再好,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执行,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市规划局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证规划的落实呢?
王震:如果说编制规划是前提,那么执行规划就是关键。规划执行的好坏取决于两个环节,一个是审批,一个是批后管理。在规划审批上,今年我们要继续坚持实行“规范、完善、提速、提质”8字审批工作方针,切实提高审批效能,把好审批关口,为城镇化发展搞好服务。在规划管理上,进一步加大规划执法管理力度,强化规划效能监察,坚决规范城乡建设秩序,为城镇化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内练素质,外塑形象,打造一流规划队伍,也是保证规划实施的关键。今年我们要继续实施招才引智工程,面向全国专业高等院校引进技术人才,不断壮大我们的规划技术力量。请进来、走出去、送上去,加强与国内高水平规划院校的交流合作,聘请知名专家、教授、学者来临授课培训,进行技术指导,分批次、有计划组织技术骨干到中规院、中建院等知识专业院校培训学习,提高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市域城镇化建设。同时从严整治队伍,狠抓作风建设,确保规划队伍在城镇化建设中作风硬、打得赢。
记者:通过对您的采访,我们对临汾的规划工作有了更深的了解,对建设和谐宜居临汾有了坚定的信心,作为规划局长,在您心目中,未来几年,临汾新的城市面貌应该是怎样的,能向广大市民描绘一下吗?
王震:去年批复的《临汾城市总体规划(2010年-2020年)》,为临汾市民描绘了这样一幅宏伟蓝图:未来临汾,城市将会发生“质”的改变:“一河两翼”、“一带两圈多点”的规划将使城市布局更具特色;“一环、两弧、六横、七纵”路网规划结构,将使城市交通更加快捷;高标准的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及配置齐全的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将使居民生活更加方便;博物馆、图书馆、城市规划展览馆、奥体中心、文化广场、高铁车站等地标性建筑建设使城市品位更加提升,“一川清水,两岸锦绣”的城市格局将使生态环境更加优美。未来的临汾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民生殷实、环境优美,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记者 侯秀娟 实习生 周芳羽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