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来,杨清泉老人毅然放弃安逸舒适的离休生活,登上讲坛、深入农村、奔赴厂矿,倾心于青少年教育;20多年来,他不论炎夏酷暑、数九寒冬,带着病体,拄着拐杖,奔波在关心下一代的工作岗位上;20多年来,他先后十多次荣获国家、省、市、侯马市党政部门、关工委组织奖励的发挥作用先进个人、十佳五老宣讲员、十佳老年志愿者、家庭教育先进工作者、优秀普法宣讲员等荣誉称号,被侯马市6个局聘为纠风监督员。去年,他又被评为“省十大法制人物”候选人之一
。
一份感人肺腑的《公开声明》
杨清泉,今年84岁,侯马市张村人。上世纪50年代,他曾在省监察厅工作,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回原籍农村劳动改造,一待就是20年,直到1978年才重新恢复工作,安排在侯马市蔬菜公司,1984年离休。
20多年来,他先后为家长学校编写了数十套教材,为中小学生、农村青少年、中青年干部和老年朋友作报告200多场,为家长学校讲课300余次,受教育者10万余人次。由于长期编写教材和演讲资料,积劳成疾,他患了颈椎骨质增生病,常常疼痛难忍,且导致手足麻木,吃饭抓筷子手打颤,写讲稿往往难握笔。但他仍然笔耕不辍,争取讲出最好的效果。
2006年3月的一天,临汾市关工委收到一份《公开声明》:“今后我在为关心下一代工作讲课、辅导或提供咨询服务等活动中,如果由于自身健康原因发生意外,后果由自己负责,主办单位不承担任何责任,而且我的所有亲属均不得提出违背我心愿的任何要求,更不允许沾污我的人格。”
写这份《声明》及其发言人正是侯马市家长学校教师、“五老”宣讲团宣讲员、家庭教育的痴迷者、赏识教育的推崇者——杨清泉老人。他在2005年临汾市家庭教育工作侯马现场会上的一次发言中,满怀激情地说:“能在有生之年再为下一代做点有益的事,就是倒在讲台上,死也值得!这就是我做好家长学校老师的精神支柱,这就是我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当时的侯马市委书记赵建民收到杨清泉的这封信后,做出了“虚怀若谷,广采博学,精神可嘉”的批语,并责成侯马市委办公室向杨清泉同志转致问候,高度赞扬他在促进和谐侯马建设方面表现出来的拳拳之心和对下一代的殷殷关爱之情。
一堂别开生面的“话疗”艺术课
2010年4月1日,杨清泉老人以《说话也是一门艺术》为题,给侯马市老年大学保健班作了一堂“话疗”课。大家听后,认为这堂课内容丰富、生动有趣,很有实用价值。侯马市医院得知这一消息后,邀请杨老也给他们讲了一堂课。于是,杨老经过一番重新准备后,于5月24日给该院全院职工讲了一堂“话疗”课。
当时,正值侯马市塑造“绿色、人文、和谐、富裕、宜居”五种城市特色,而杨老讲“话疗”课是要大家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从而更好地为构建和谐侯马做出自己的努力。一个多小时的演讲,话题新奇、实用,联系本人实际,没有一句语病,没有一句重复,令听众赞叹不已!杨老的演讲课是这样开头的:我来到这里给大家讲“话疗”课,有两个原因,一是感恩回报。我离休20多年来,五次住院三次手术,同时慢性病不断,是贵院医护人员为我认真诊病,科学用药,精心护理,而且还派专人到外地为我进药,才使我有了一个健康的身体,这是我晚年“余热生辉”,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的保障。所以我给大家讲课是为了感恩回报。二是锦上添花。众所周知,侯马市医院有一流的设施、一流的医术、一流的服务、一流的医德,我真心期望再增加一个“一流的话疗”(一片掌声)。
会后,该院妇产科护士长冯爱香在《医院简报》上登了一篇题为《一堂生动的教育课》的文章,文中写道:的确,在我院有一流的设施、一流的团队、一流的人才,为什么不能有一流的“话疗”技术呢?相信我们一定行!只要不断学习,并且学以致用,放下架子,把病人当朋友,多一点爱心,多一个笑脸,多一句问候,就会使我院形象在老百姓心目中锦上添花。
一份赠给家长的珍贵礼品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怀、赞助下,许多学生都住上了新楼房,不少因家境贫寒而失学的孩子又重新走进了校园,这怎能不让人感到万分欣慰呢?但是,从无数家长对孩子的消费误区带来的严重后果来看,“再富不能富孩子”应该是当下教育的共识。因此,杨老向家长们介绍了世界几位大富豪是怎样对待孩子消费的生动事例,并将这些教育子女的故事编进了他的育人教材,成为一份赠给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珍贵礼品,受到大家的欢迎。
王民安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