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早期中国共产党员之——阎紫琴

2011-06-29 11:39: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南卫油坊——翼城第一党支部诞生地


1942年5月25日,数万名日寇将八路军总部包围于辽县(今左权县)麻田以东的南艾铺一带。在突围战斗中,为了掩护其他同志,晋南地下党领导者、抗日英烈阎紫琴不幸壮烈牺牲,时年36岁。
以阎紫琴为先驱,带领和影响了一大批翼城革命有志青年,从学校和农村走上了驱逐黑暗、追求光明的革命道路。
1951年,党中央赴老区慰问团团长聂真为阎紫琴题写并赠悬了“名标清史”的金字匾。中共翼城县委和县人民政府颁令将沟北村改名为紫琴村,以示对阎紫琴的纪念。
求真理加入中国共产党
这时,身在翼城的阎紫琴听说了“反封建”、“社会主义”这些前所未闻的概念,引起他反复思考,愈加渴望了解社会。他曾对自己少年时的朋友、革命战友姚力这样讲:“要想了解社会之变异,改造社会之弊端,必须刻苦学习,掌握文化。”之后,为学得更多知识,16岁的他考入了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开始了他追求真理、寻求民族独立自强的战斗生涯。
1923年,阎紫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后转为中国共产党员,成为翼城县党组织的创始人和革命先驱。“五卅惨案”后,他参加了“沪案后援会”,和薄一波等同志组织领导了太原国师学生运动。
为保组织被判四年监禁
1926年,阎紫琴根据太原地执委指示回县,将已培养加入中国工产党的郝寿山、行庆耀、翟九宫等3人召集起来,于南卫村油坊组建了翼城县第一个党支部。
先后介绍本村的姚力、阎宗岐、卫国玺,以及别村的郝树美、张起昌等人加入社青团,后转入党,于阎宗岐牛院组建了中共沟北村党支部。
接着,在寨里、营底、王七、下吴、两坂等村建立农民协会(党支部),到1927年,翼城县党员已增至25人,农民协会50余个,会员达2000余人,反土豪劣绅斗争搞得轰轰烈烈。阎紫琴还到浮山、绛县、沁水、曲沃等县活动,秘密建立共产党组织。
“四·一二”政变后,蒋介石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白色恐怖笼罩三晋大地,阎紫琴参加义勇队,与国民党右派开展坚决的斗争。
1928年,因在翼城农民运动中表现突出,敌人密谋诱捕阎紫琴。
阎紫琴担心年轻的晋南党组织遭受更严重的威胁,就大义凛然地前赴敌人设下的圈套,于5月份被关入太原陆军监狱。狱中,敌人先以官禄利诱,后又动用武力,妄想让他叛党投降,但他始终没有屈服,随后以“共产党嫌疑犯”为名被判四年监禁。
1932年,阎紫琴出狱后,更加积极地传播马克思主义。
杀敌获胜受到上级嘉奖
同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阎紫琴在党的领导下,投身全民族抗战的浪潮,开始了艰苦的斗争。
同年冬,中共翼城县委成立,阎紫琴担任县委书记。12月30日,阎紫琴参加了中央北方局在临汾刘村召开的党的会议,聆听了刘少奇、杨尚昆、张友清等人的讲话。会后,他全力领导党员群众展开了向反动派的夺权斗争,组织夺夺翼城伪政权,组建政府,创建翼城抗日根据地。
1938年三四月间,日寇侵入翼城。为推行其侵略政策,日本侵略者在翼城成立了维持会,反动绅士赵甫璧甘当汉奸,成了维持会长,敌视和破坏抗日政权。阎紫琴与同志们立即带着游击队,连夜摸进城活捉了赵甫璧,并召开群众大会进行公审。大会上,抗日政府宣布赵甫璧卖国求荣的条条罪状,决定就地枪决。这有力地打击了投降分子,鼓舞了抗日群众。
1938年夏季,上级机关从一份情报中获知,将有大队日军路过翼城。上级决定由翼城的抗日武装和友军协同打一次伏击战。
阎紫琴接受任务后,迅速动员起抗日群众。当日军百余辆汽车驶进伏击地段后,被埋伏在那里的抗日武装全部击溃。战后,他又发动群众,配合抗日武装打扫战场,搜索那些逃跑的鬼子兵。由于群众熟悉当地环境,那些躲藏在地里吃了十几天生南瓜、生玉米的鬼子兵被抗日武装硬生生地抓了回来。这次参战,翼城县抗日政府受到了上级嘉奖。
敌人严刑拷打险些遇害
经过这个事件,阎紫琴总结了教训,开始注重在抗日武装中进行思想政治建设。这两个支队经过不断锤炼,终于成为保家卫国、奋勇杀敌的战斗力量。
1939年年底,抗日战争的烽火在中条山东部地区愈烧愈烈。阎锡山纠集地方反动势力,在国民党军队的支持下,制造了“十二月事变”,沁水县党组织遭到了严重破坏。大多数本地籍党员和党组织一时失去了与上级党组织的联系。
作为中共翼城县委的主要负责人,阎紫琴在事变时坚持活动。
一天因检查工作,他夜宿二区苜蓿古垛村崔振邦家。由于坏人告密,第二天拂晓,驻翟庄村的阎军四十三团派了一个排包围了苜蓿古垛村。阎紫琴立即跳进崔振邦家的地窖里。阎军来后,把崔振邦捆绑起来毒打,要其交出阎紫琴。
阎紫琴忍无可忍,毅然从地窖里出来,说:“你们不要伤害无辜的老百姓!”敌人将阎紫琴捆绑起来送到阳城监狱。
在狱中,阎紫琴虽遭严刑拷打,但他始终只字未露中共组织秘密。敌人决定将他处死,然而奉命执行的敌营长是阎紫琴的小学同学,在执行枪决时,将他偷偷释放了。
阎军内建起我抗日武装
这一重大消息经过我党地下党员杨春荣(时任续济川第五行政专署无线电报员)传到了阎紫琴这里。
得到消息后,阎紫琴和太岳军区五十四团团长王墉同志深夜潜入大南沟杨春荣的家中。三人经过整夜讨论,决定趁着保安三支队筹建的绝好机会,在阎军内部建立一支由我党直接领导的灰色抗日武装。由杨春荣在五专署续济川内部活动,设法把保安三支队队长的职务给中共地下党员、公开身份是阎锡山二区区长的马统三。
为了完成任务,杨春荣送给五专署第一科科长吴旭初八十现洋,请他帮助举荐马统三。后马统三走马上任,三支队顺利地组建了起来。三支队下编三个大队,第一、二大队队长都是中共党员。由于续济川也想控制兵权,极力主张其心腹李志士(原国民党游击师副官)担任第三大队队长。李志士任职后,不接受三支队领导,经常敲诈勒索百姓,向续济川密报三支队的动态。
1941年下半年,保安三支队有了很大发展,其中一、二大队共七百多人,完全掌握在我党手中。
由于敌人内线告密,阎锡山了解到了三支队内部有共产党人活动的消息,决定派人取代马统三的支队长职务,并对队伍进行改编。
阎紫琴当机立断,决定让马统三率众起义,并从沁水县调来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接应。
在阎紫琴和王墉团长的领导指挥下,起义迅速取得了成功。后来,这支队伍发展到四个抗日大队共千余人,摘掉了灰色武装的帽子,成为名副其实的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
被敌包围不幸中弹牺牲
同年2月,奉命去北方局党校(原辽县桐峪村)高级干部培训班参加学习整风。当时,由于“百团大战”的辉煌胜利,华北日军开始了疯狂扫荡,妄图摧毁设在太行山区的八路军指挥机关。彭德怀副司令率领党校学员随八路军总部机关转移。
1942年5月25日天刚亮,数万名日军精锐部队将八路军总部包围于辽县麻田以东的南艾铺一带,被围的还有野战政治部、后勤部、北方局及其党校、新华日报社等机关数千人,阎紫琴身在其中。
在左权将军的带领下,阎紫琴和北方局党校的同志、总直机关、北方局机关开始突围。敌人很快发现了目标,敌机开始疯狂俯冲扫射投弹,不少同志中弹牺牲。当他们转移至辽县(今左权县)十字岭下时,为了掩护其他同志,晋南地下党的领导者、抗日英烈阎紫琴不幸壮烈牺牲,时年36岁。
和他一起牺牲的,还有抗日名将左权将军。
从此,阎紫琴与抗日名将左权将军一道长眠于巍巍太行。(记者 王建武)

 

  【责任编辑: 高卓然】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