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记尧都区大阳镇西河堤村卫生所主治医师焦

2011-06-30 08:32: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编者按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90年的光辉历程,在党的90岁生日到来之际,我们采访了一位在农村卫生所默默奉献了31年的普通共产党员。她多次放弃优越的城市生活,扎根乡村,一心为民,从事乡村卫生事业31年,诊治病人60余万人,为患者减免、垫付治疗费用不计其数。用她手里的银针为山区的老百姓解除痛苦,排忧解难,用青春和汗水谱写对党的赤诚。她就是尧都区大阳镇西河堤村卫生所所长焦和平。
谨以此文作为生日礼物献给党,同时向广大共产党员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焦和平正在为患者把脉做诊断。



不能让父亲的悲剧重演


埋葬了父亲,焦和平一下子感觉自己长大了。“我要学医,当一名医生,只有学医,才能救治像父亲那样看不起病的乡亲”。带着对父亲的怀念,怀着致力改变乡村求医难的窘境,焦和平毅然踏上了学医的道路。
她报名参加了当时临汾县成立的赤脚医生学习班,并以优异的成绩在学习班毕业,如愿以偿地成了一名赤脚医生。在山村的沟沟坎坎,总是出现她不辞辛苦为乡亲们看病的身影。不久,解放军巡回医疗队来到西河堤村,为这里的老百姓传授医疗技术,焦和平幸运地被巡回医疗队里的一名医生选为徒弟。17岁的她系统学习了内科、外科和针灸技术,对神奇的针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能扎准穴位,体会效果,她无数次在自己身上试针。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师傅的精心指导下,在她的努力钻研下,她终于掌握了这门神奇针灸技术。师傅是一名共产党员,不仅教会她治病救人的技术,还教给她一个真理,共产党人是为老百姓服务的。
凭着精湛的针灸技术,她为十里八乡的乡亲们治好不少疑难病症,在邻近乡村“扎”出了自己的名气,这一年她才23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城里的多家医院都向她发出邀 请,一起学过医的同学也劝她去城市发展,繁华的都市也吸引着年轻的她。可一想起师傅的教诲,一想起父亲临终前渴盼和无助的眼神,她知道乡亲们更需要医生,乡亲们更需要她,怀着对父老乡亲们的牵挂,怀着要改变贫困山区的就医环境,她选择了乡村。

捻不完的银针 说不完的故事


有一年的腊月廿六,村里的赵随英老人犯了哮喘病,危在旦夕。得知后的焦和平沿着山间小路跑到老人家,及时给他诊治,把老人从鬼门关拉了回来。赵随英老人一提起这件事就说:“那些天雪下得好大,平子冒着雪天天来给我看病,一进门都成了雪人,硬是把我治好了。我活了这么大,没见过平子这么好的医生。”
本村一位大爷拉肚子都快虚脱了,因没钱医治硬扛着。后来实在扛不过去了,攥着卖鸡蛋的3元钱来到诊所求诊。焦和平一看病情严重就急了,她生气地对大爷喊:“有了病就要及时诊治,哪能因没钱而耽误病情呢!”
焦和平诊所坡下面住着一家人,前几年,妻子患有心脏病,欠了诊所六七百元医药费。为还上这笔钱,丈夫外出打工。去年腊月,打工归来的丈夫来诊所归还欠款。得知他打工仅仅挣了几百元钱,焦和平推开他的手说:“快过年了,先给孩子买身新衣服吧!”
村里有一对贫困的老夫妇,多年来,焦和平为他们治病送药,像女儿一样尽心照顾两位老人。老人激动地逢人就说:“要不是平子,我这把老骨头早沤到地里啦!”十几年前,患病的老人在焦和平的诊所欠了一千多元的医药费,一直无力偿还。焦和平也一直没有催要,还时不时地给予接济。逢年过节,她会为两位老人送去鸡蛋、牛奶和零花钱。最令老人难忘的是,去年大年初一,他去诊所看病,焦和平不仅没收医药费,还硬塞给他10元零花钱。
随着焦和平的名声越来越大,每天前来治病的外地患者都络绎不绝,为了不给焦和平增添更多的麻烦,乡亲们都选择在晚上到她家看病、扎针和抓药。为了不让父亲的悲剧在父老乡亲的身上重演,她都是平价收费,对于家庭贫困的乡亲,她都会免费治病抓药。她的事迹广为流传,先后被全国妇联、中国广播电视协会评为“爱心人士”;多次当选市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曾被评为“省级农村拔尖实用人才”;多次荣获市、区“十佳女标兵”、“三八红旗手”、“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让每一个人都能健康地生活


焦和平每天从早上六七点开始接诊,一直忙到深夜,一天中最多接诊100多个病人,每个病人需扎二十来针,每天就要扎两千多针,有时候忙得连顿热饭都吃不上。30多年来,焦和平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心系患者,治病救人。对于国家规定的急诊费、注射费、监护费等费用,她从来没有收取过,对于那些比较困难的家庭,她总是先看病,再收费,还经常自己出钱为困难患者买药。
“认真为患者扎好针才是最重要的,我的理想是让每一个人都能健康地生活。”焦和平行医31年来,治愈的病人数不胜数,但是她面对荣誉没有骄傲,而是更加认真和耐心地为每一位患者诊治。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患者慕名前来,诊所也由当初的几孔窑洞扩建为拥有40张病床、初具规模的乡村诊所,一年到头,难得有清闲的时间。无论名气再大,焦和平为民治病、纯朴善良的本色没有变。
“在乡村当医生,累是累点,但一看起病来全都忘记了,乡亲们的健康是我最大的追求。”这就是焦和平,一位工作在基层的普通共产党员的心声。

 

  【责任编辑: 贾亮】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