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军:执著演绎精彩人生

2011-08-17 08:43: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十年前的今天,燕军文武学校创建。成立之初,没有办公场地,没有教学设施,没有启动资金,仅有两名学生、一名教练……
经历了十年的风雨坎坷和艰难跋涉,今天的“燕军”已成为拥有临汾市武术高中、尧都区文武学校、尧都武协燕军武术馆两校一馆的文武教育集团,成为目前我省最大的武术学校……适逢开学之际,看到新生报名火爆的场面,欣慰的笑容写在了创始人——张燕军的脸上。
今天的燕军教育集团凭借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让世人刮目相看。在这里学习成长的孩子,多次参加国家、省、市级各类武术比赛屡获佳绩;在这里习武锻炼的学生,成为许多高等院校青睐的优秀特长生,不少学生还被表演团体和影视基地选为特技演员……
张燕军,这位当年从乡野田间走出来,走上创业道路,走出人生别样风景的憨厚敦实的年轻人,从一名武术爱好者到办学兴教,以他特有的经历书写着人生诗篇,实现着生命意义的最大价值。

“武术让我实现人生梦想”
为了继续学习武术、提高技艺,父母又送他到临汾武术职业高中就读,良好的学习环境更激发了燕军的潜力,他在学校系统学习了少林拳、南拳、长拳、散打等多种武术技艺。毕业那年,18岁的燕军报名参加了全市第五届武术比赛。比赛中,他以良好的基本功和娴熟的武艺一举获得长拳、对练、长器械三项冠军。那一年,燕军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山西师大体育学院武术专业,第二年,在全市第二届运动会武术比赛中,他又连摘棍术、拳术、刀术、对练四项冠军……
“是武术让我实现了人生的梦想。”为了让自己的武术技艺有更大的提高,他又师承多门,勤学苦练,博采众长,并不断探索与创新,终于练就了一身别具风格的功夫。2000年,在全省第十九届武术擂台大赛中,他获得长拳、刀术、对练三项冠军。
凭借精湛的武艺、过硬的本领,张燕军被我市某武校看中,并被聘为副校长兼总教练。如果人生的轨迹就这样平稳地延伸下去,燕军的生活也不失一份悠闲与自得。然而,喜欢武术的他骨子里与生俱来的一种喜欢挑战的本能。当发现很多武术学校存有“重武轻文”,忽视育人,文、武、德三者不能够有机融合的现状;当产生要对传统武术学校教学理念进行破解与革新的迫切心情之时……他坐不住了。经过反复思索、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张燕军决定放弃已拥有的一切,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创办自己的文武学校,办全国一流的武术名校。”张燕军给自己定下了目标。那一年,他25岁。

“办学让我实现人生价值”
他说服家里人,拿出多年积蓄的万元“家产”,开始闯“关”。每到一个地方,都有人连连摇头:“现在武术学校不吃香,会赔钱的。”“你有多少钱的投资往里扔?社会上多少有钱有经验的都是敢想不敢干,你能行吗?……”面对亲朋好友的置疑,张燕军没有退缩、没有气馁,他坚定地向别人诉说办学理念,展望学校的前景,信心百倍地一趟又一趟地穿梭于有关部门。由不认可到认可,由担心、怀疑到理解、支持,经过整整一年的艰难奔波和不懈努力,2001年8月8日,临汾市尧都区文武学校终于成立了。
建校伊始,没有办公场地,没有教学设施,没有启动资金……其窘境可想而知。租赁办公场地需要钱,教职工开支需要钱,购置教学设施需要钱,张燕军心里清楚,手头资金已所剩无几,几十万元的启动资金从哪里来?那些天,他失眠了,眉头愁成了结。愁归愁,但办学不能打折扣,于是他又踏上了筹资的艰辛之路。
学校要按照正规学校的课程设置,开齐科目,开足课时,教学设备一样都不能少。他始终坚信,只要坚持不懈,学校一定会有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光明前景,最终赢得家长、学生及社会的认可。
就是靠着这种坚定的信念,在十年的创业过程中,不管面对多少困难、坎坷,张燕军硬是靠着顽强的意志、拼搏的精神,一一征服它们。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本着“培养德才兼备、文武双全的新世纪合格武术人才”为办学宗旨,三年后,文武学校拥有了雄厚的师资力量,开阔的校园场地,教学楼、宿舍楼、训练厅、餐厅、先进的教学设施等一应俱全。之后的几年里,随之而来是日益显现的办学成果:学校先后参加国家、省、市级各类武术比赛二十余次,荣获金牌517枚、银牌675枚、铜牌731枚,并为天津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山西大学等高等院校输送优秀特长生145名,为部队输送优秀军人235名,为表演团体和影视基地输送演员35人……
“办学让我实现人生价值。”“燕军”,这只曾经弱小的雏燕,历经风雨历练,终于振臂高飞,翱翔长空。

“感恩让我回报社会”
张燕军将事业的成功归功于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大家的齐心协力。他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习武之人当铁骨柔肠,行侠仗义。2003年,他得知许多“春蕾女童”因家庭贫困而面临失学的困境时,毫不犹豫以全额资助的方式接收了14名“春蕾女童”到文武学校,为她们免除一切费用,直到初中毕业。培养这些孩子,每年需投资六七万元,这对于一个刚刚起步的民办学校来说,不算一个小数目,但张燕军认为习武应先修德、做事应先做人,他的付出或许会改变孩子们的一生,所以他应当为之。“如果以后有能力,我还会资助更多的贫困学生。”张燕军说:“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最不愿看到的就是失学的孩子。”2007年,他为永和建希望子弟学校捐款5000元;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后,他又为灾区的孩子慷慨解囊……
更高、更好、更强,这是体育健儿最为崇尚的奥运精神。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下,“燕军”在人生的历程和事业的追求上一如既往、不断前行。面对未来,张燕军将视野放得更远,他倡导“新思维、新责任”的办学思想,为燕军教育集团的未来描绘出宏伟的蓝图:“全力打造中国武术教育十强品牌的奋斗目标”。
大海逐浪,百舸争流。张燕军,这位执著于事业、坚持着理想的逐浪者,没有丝毫停歇,继续向着他更高的目标迈进、跨越。

采访后记:
其实,在我们身边,不乏像张燕军一样脚踏实地、敢闯敢干的人,或许他们很忙、很累、很辛苦;或许他们屡遭磨难、处处碰壁,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服输、不放弃,永不言败。他们生活的都很快乐、很充实。当然,我们身边也有这样一些人,他们要么“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做事情总是半途而废;要么眼高手低,对一些事情总是不屑一顾,到头来终是一事无成。面对失败,他们不从自身找原因,反而牢骚满腹、怨天怨地。的确,创业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你付出了、努力了,不一定能到达成功的彼岸。但坐享其成、好逸恶劳者,永远不会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只有认准目标,勇敢地向前走,不怕失败,执著追求,才有可能有所成就。

  【责任编辑: 李甲】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