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兆俊:老百姓的“传话筒”

2011-08-24 15:56: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人民选我当代表,是对我莫大的鼓励和鞭策,我会以服务人民为宗旨,以热心、热诚、负责、奉献的精神履行好人民代表的神圣职责……”这是在近日召开的市三届人大代表培训会上,市人大代表栾兆俊慷慨激昂的发言。
栾兆俊是翼城县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同时兼任临汾企业家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市工商联常委、市政风行风监督员等多项社会职务。从2001年起连续担任我市一至三届人大代表。
提起栾兆俊,有人说他是一个热心肠的大好人,帮助老百姓解决了不少身边的难题;有人说他是个热衷于公益事业的爱心企业家;也有人说他这个人特别“较真”……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近日,记者采访了栾兆俊。
他是一心为民着想的人大代表
“人大代表就是人民群众的代言人,这既是一种光荣的职务和荣誉,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栾兆俊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从2001年担任市人大代表以来,栾兆俊始终坚持“履职要履出新水平,代表要代到点子上,建议要建建关键处”的态度,每年深入工厂、农村、医院、学校、社区和老百姓的家中调研,与基层一线人员座谈,了解老百姓的心愿,而后归纳整理,写出建议材料,利用市人民代表大会这个平台,积极地反映人民群众衷心期盼而政府又能办到的事情,给政府决策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在监督执法方面,栾兆俊多次进行社会调查,广泛听取司机反映,并拍下很多交警违规执法的镜头,在市人代会期间提出了《关于严格规范交警执法行为的建议》,被列为2009年我市10件重点督办建议;在关注民生利益上,栾兆俊通过多方了解到,老百姓看病难和看病贵的主要问题是基层医疗条件差、医术水平低,多数人看病只好舍近求远,一个普通的感冒也需要到县级医院治疗,无形中加大了患者的负担。为此,去年栾兆俊提出《夯实基层医疗机构缓解看病难和贵的建议》,从改善基层医疗条件、派大学生到乡镇医院任职、搞好培训提高、强化管理、公开药品价格和服务价格5个方面提出了建议,受到了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被列入2010年度重点督办建议。他先后提出创优环境、监督执法、经济发展、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住房建设、改善民生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各类建议68件。
他是个“较真”的政风行风监督员
2004年5月,栾兆俊被市纠风办聘请为我市政风行风监督员,后又被市公安局、质检局、规划局、农行、霍侯一级路管理处、公交公司等9个单位聘请为政风行风监督员。今年,他又被市纪检委、监察局聘请为包联临汾市33个“两账一单”试点企业的督察员。为了搞好政风行风工作,栾兆俊每年都会拿出两个多月的时间,开上自己的车,自己掏钱加油,积极参加市、县组织的政风行风评议检查和工作考核。
2009年,栾兆俊在对翼城县一个金融单位年度问卷测评和工作考核时,按文件要求参评人数应在50人以上,而实际到会人员只有35人,但竟然收回测评问卷50份,栾兆俊当时就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宣布测评无效。该单位的领导为了使不合格的测评有效,说尽了好话,给足了诱惑,都未能“如愿”。事后,栾兆俊将此事原原本本地汇报到翼城县纠风办,该县纠风办专门发文通报批评,令其重新组织测评。
栾兆俊说:“对不正之风的纵容,就是对人民的伤害,当人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管不问不去纠正,就失去了一个行风监督员的职责。有人跟我说,当市行风监督员不要惹人、不要跟人过不去,但我却认为在原则面前不能让步,对错误的东西必须给予制止和纠正。”栾兆俊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政风行风监督员的神圣职责!
他是个热心公益事业的企业家
栾兆俊出生在一个穷苦的劳动人民家庭,几十年的风雨征程使他深深地了解生活在社会底层人们的酸甜苦辣和难言苦衷。上世纪80年代末,栾兆俊靠求亲拜友筹集到的8000元起家,从兴办机电修理部发展成翼城县机电设备有限公司。从兴办企业的第一天起,他就主动安排下岗职工、待业青年到公司就业,不仅让他们学技能、长知识,还使他们有了稳定的收入。
2007年6月26日,这个日子栾兆俊记忆深刻。那一天,在他从霍州赶往汾西进行行风检查途中,行至达马岭村路段时,出现了堵车现场,一辆拉着病人的救护车也被堵在其中,看着情况危急的病人和万分焦急的家属,栾兆俊当即下车当起了“交警”疏导交通。他耐心地给其他司机师傅做工作,希望给救护车打开一条“生命通道”,在他的疏导和引导下,道路通了,看着救护车飞驰而去的背影,栾兆俊的心底默默地为患者祈福。
10年间,栾兆俊不忘回馈社会,先后奉献社会资金达38万余元,其中,为家乡翼城县人工增雨、农业生产、兴学育人、修路建桥、广播事业、科技发展、残疾人事业和资助贫困大学生上学等方面捐款捐物近30万元。他关心弱势群体,关爱残疾人事业,多次走访聋儿语训学校,了解到他们办学困难后,就带头出资,又于2007年教师节期间,送去电视机、电子琴、DVD、电热暖壶、校服、书包等物品,同时,粉刷了教室墙壁,改善了学校环境;当他得知残疾人黄学华家庭困难,仅凭一辆三轮摩托车拉货维持一家5口人的生活、时常活难找钱难赚的情况后,就主动上门慰问,送衣、送物,并帮他联系到某企业让其长年拉货,使黄学华一家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家中的生活条件也得到很大改善;同时,他把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奉献的第一要务。1997年,栾兆俊了解到,翼城县气象局因为没有便利的交通工具,往往错过人工增雨的最佳时机,直接影响农业丰产丰收时,他毫不犹豫地把价值6.5万元的工具车捐献给县气象局,并投资1万元给气象局购置人工增雨所需工具等等。只要看到诸如“送温暖、献爱心”等这样的社会公益活动,栾兆俊都会慷慨解囊,以表达他的一份心意。
今年,栾兆俊就组织和督促煤矿企业扶持农村经济发展、建立农产品市场价格预测预报体系、把经济林和畜禽业发展作为农民增收、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这4个问题作为此次上会最关心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措施。“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关心和反映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做好咱老百姓的‘传话筒’。”栾兆俊说。(记者 赵文家 卢婷 实习生 张浩)

  【责任编辑: 李甲】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