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翰墨报尧乡

2011-09-20 17:44: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简单的自我介绍后,记者得知,李钧是一名从军十余年的“老兵”,自然而然的,我们的话题也从他的军旅生涯开始谈起。
 李钧,1970年出生在内蒙古葛根塔拉草原上的四子王旗,辽阔的草原赋予了他豪爽的性格,也赋予了他能歌善舞的艺术天分。高中毕业后,20岁的李钧怀揣着从军报国的梦想,南下临汾,成为了当时驻扎于此的解放军某部的一名文艺兵,那时的他,青涩却又血气方刚,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学艺术、学做人,扎实严谨的部队生活陪伴着他度过了最美的光阴,懵懂少年也逐渐成长为一个有思想有追求的青年人。1993年他考进石家庄陆军学院,在学校里,李钧接触到曲艺剧本写作,从此却一发不可收拾。军校毕业后,他返回老部队,担任连队事务长。繁忙的日常工作并没有磨灭他从事文艺工作的激情,他依然利用业余时间笔耕不辍,2004年,因为部队大裁军,李钧专业至临汾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虽然脱下了军装,但他的曲艺创作之路却越走越宽……
二十载弹指一挥间,岁月荏苒,春华秋实,辛勤与汗水终于换来了回报——他的作品开始得到认同,省内外数十家报刊杂志开始发表他创作的相声、小品、广播剧。2003年,李钧的小品剧本《三个“吹灯兵”》在全国曲艺征文大赛中获二等奖;2005年,小品《圆梦》荣获山西省“德艺双馨”曲艺大赛二等奖、第一届临汾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工程”优秀作品奖;2006年,小品《老婆当家》荣获全国廉政建设曲艺作品征文大赛优秀作品奖、2007年小品《法官妈妈》荣获第五届中国戏剧文学奖;2011年,在临汾市曲艺家协会成立大会上,李钧当选为首任副主席,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刘兰芳女士将他誉为“曲艺界的后起之秀”……纷至沓来的荣誉面前,李钧依然谦虚如故,他说:“我的所有作品都源自我脚下的这片热土,是临汾的山水花草,临汾的父老乡亲给了我无尽的创作激情……”的确,在他所有的作品中,并没有风花雪月,卿卿我我,却满满的承载着对社会、对历史、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临汾这片土地执著深沉的爱。
采访中,李钧深情地告诉记者,作为与他血脉相连的“第二故乡”,从入伍到现在,20多年了,他把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都留在了这里。而临汾也用母亲般的胸怀成就了他的事业——厚重的人文底蕴为他提供了创作上永不枯竭的源泉、壮丽的山河表里为他的作品增添了雄浑与大气。正如他在广播剧《草根情深》中描写的那样:“厚重的黄土地在这里高高隆起,奔腾的汾河水以它自己特有节奏,吟唱着、述说着永不褪色的赤子情深……”
谈及未来,李钧坦率地告诉记者,他依然会用手中的笔去歌颂这个时代,歌颂美好生活,歌颂临汾日新月异的变化,用自己的心血,去浇灌脚下的大地,这,便是他永远不会改变的信念与追求……

(临汾新闻网记者 邱睿)

  【责任编辑: 邱睿】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迎来送往几春秋

 

下一篇: 护工:把病人当亲人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