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将军的足迹

2012-08-02 09:42: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编者按:又逢“八一”建军节。每到这个时候,我们总在思考,拿什么献给这些新时期最可爱的人?今年我们选择了一些在临汾当过兵、与临汾结下不解军旅情怀的军人故事,让人们知道,共和国不会忘记他们,临汾不会忘记他们。

图为张太恒将军


张太恒将军从1945年入伍,到2005年去世,戎马生涯60载,而在临汾就度过了16个年头。这16年是张将军从团长成长为我军高级将 领的16年,也是张将军军事理论思想及其军事实践经验科学化、系统化的16年。作为建国以来恢复军衔制后首批获任上将军衔的将军,他常对身边的士兵和亲友说,临汾是我的第二故乡。
张太恒将军生在山东,成长于山西,从一个逃荒路上的讨饭娃,到共和国上将一代军魂,张将军是众多为新中国流血流汗、披荆斩棘的士兵的缩影,也是中国军人的杰出典范。为了更加全面地展示将军的成长史,记者不辞辛苦,远涉山西、山东、河北等地,实地考察了将军战斗过的地方,参观了张太恒将军纪念馆,采访了张将军的妻子儿女、生前战友部下以及将军帮助过的地方企业,所到之处,耳闻目睹,无不彰显对将军的热爱和深切怀念。

英勇善战的将军


1931年,张太恒将军出生于一代兵圣孙武的故乡——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大王镇。1944年,年仅13岁的张太恒在讨饭路上偶遇八路军地下工作者,受其影响,毅然参加革命,成为八路军山东垦利县大队交通员。1945年9月参军,任渤海军区第7师1团参谋处通信员,华东野战军10纵28师82团参谋处通信员,军事训练队学员,1营3连战士、副班长、班长,华东10纵医疗队休养员。1949年4月任第3野战军28军82师244团3连班长、副排长。194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11月任第28军82师244团2连排长,1连副连长。1952年任华东军区28军82师244团8连、10连连长。1955年任南京军区28军82师244团1营参谋长,82师新兵团5营参谋长,83师247团1营参谋长,84师252团2营营长,82师244团2营营长。1958年在军事学院预科系和基本系学习。1961年毕业,任82师244团副参谋长,参谋长,副团长,团长。1969年8月任28军83师248团团长,82师副参谋长、参谋长,83师副师长兼参谋长,84师师长。1981年1月任28军参谋长。1983年3月任军长。1985年6月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老山前线指挥员。1990年4月任司令员。1992年10月—1996年11月任济南军区司令员。是第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1994年6月8日晋升为上将军衔。2003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2005年1月2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4岁。
张太恒出生时,正是蒋介石国民党进行大规模反共内战,日本准备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的年代。虽然家乡地处鲁北清河平原,但由于濒海临河,水患不断,土地因海潮侵蚀而成为白茫茫的盐碱滩。加上蝗虫肆虐,土匪横行,老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1937年7月7日,日军以制造卢沟桥事变为起点,开始全面侵华,中国全国性抗战由此爆发。12月日军兵分二路渡过黄河,侵入山东。不久,张太恒的家乡就驻扎了一队伪军,成员都是昔日的地痞流氓。这些人甘当日本汉奸,卖身求荣,鱼肉乡亲。一天,伪军队长程言秋带人到村里要粮,张太恒的三叔因好奇偷偷骑了一下这个人的马,程言秋便寻衅抓人,结果三叔跑掉了,父亲却被抓去又吊又打。程言秋扬言:“不拿钱休想活着回去!”无奈之下,母亲忍痛变卖了家里仅有的半亩薄地,又向地主王宝顶借了高利贷,才用金钱救回遍体鳞伤的父亲。三叔也从此杳无音信,不知死活。这件事,在张太恒幼小的心灵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也使得他懂得了爱什么、恨什么。
参军以后,张太恒以足智多谋、作战骁勇迅速成长起来,先后参加了莱芜、孟良崮、睢杞、济南、淮海、渡江和上海、福州等战役。曾12次荣立战功、4次负伤,临终时身上还留有一颗子弹头;他富有领导经验、在西南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中,指挥部队取得了出奇制胜的战果;他勇于开拓创新、倡导总结了“老西藏精神”,提出了“后勤保障社会化”的前瞻性思路,为人民军队的建设与发展奉献了毕生的精力。
1969年8月,张太恒任第28军83师248团团长。10月,中央军委为加强北线防御力量,决定将28军调防北京军区。从福建移防山西临汾,执行北线机动作战任务。
1970年2月16日,张太恒参加28军组织的战役勘察。这次勘察历时1个月,行程5500公里,重点勘察张家口、集宁、大同等地,目的是熟悉新战区地形,明确部队任务,提出战役设想,从组织指挥上做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张太恒白天认真看、随时记,晚上和大家一起探讨、研究设想。通过勘察,张太恒初步熟悉了北线战场的地形、道路、气候和社会情况,整理了近万字的资料,形成了具体的作战方案,为执行可能担负的机动作战任务打下了基础。
在组织年度训练中,张太恒根据总参谋部《关于加强战备训练的指示》和作战任务、对象的变化,狠抓以“三会”、“三打”、“三防”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训练。对每一个新训课目,张太恒都注重深入训练场抓好先行,摸索经验,及时解决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对部队训练实施了有力的指导。5月,张太恒任第82师司令部副参谋长。11月24日,毛泽东在北京卫戍区《关于部队进行千里战备野营拉练的总结报告》上批示:“如不这样训练,就会变成老爷兵”,要求全军利用冬季进行长途野营训练。12月26日至翌年2月21日,张太恒参加了第28军组织的行程达1100公里的长途野营拉练。途中,他积极协助参谋长,精心搞好计划和协调,并组织师直属队演练了复杂条件下侦察、通信、“三防”以及长途奔袭、宿营警戒、野炊等野战课目训练。一路上,张太恒给大家传授了许多行军常识和经验:休息次数要多,时间要短,一般以5~10分钟为宜;要以动防冻,勤跺脚,勤搓手、耳、腮;出汗不能脱衣帽,冻伤后不能用火烤或用热水烫;鞋、袜大小要适宜,鞋内有异物要及时取出;帐篷露营提倡合伙两头分睡,体弱的睡中间,身强的两边靠,以及睡前要烫脚、血泡及时挑等。官兵们按此实践后,都高兴地说“管用”、“真灵”。
1971年4月,张太恒任第82师司令部参谋长。
1972年3月初开训后,他按照训练计划,狠抓干部骨干轮训和部队基础训练。经过上下的共同努力,当年全师轮训骨干3583人次,轮训率达应训人数的87.7%。全师建制连队分别进行的第一、第二练习和夜间、应用实弹射击,总评成绩均为优良。
张太恒十分看重军事演习。他认为,在不打仗的情况下,军事演习能让每一个参演官兵受到近似实战的锻炼,更能检验司令部机关的组织指挥能力。1973年10月21日~24日,张太恒率师司令部参加第28军组织的军、师、团三级机关演习。演习中,张太恒言传身教,利用各种时机提高机关干部判断情况、拟制文电的能力。张太恒每次接到军的命令和敌情通报,只要时间允许,都召集机关干部集体研究,让大家谈看法、提建议,锻炼独立思考能力和谋略水平;每当一个演习阶段结束,都要求各科(股)评论作业质量,肯定优点,查找不足。对演习中出现的问题,他毫不迁就,及时纠正。演习第一天,有的团接到军、师的敌情通报后,只忙于作业,3个多小时没向师反馈情况。张太恒亲自打电话指出问题并进行通报,此后各团对师里的指示、通报件件有回音,反应比较快。反空降演练结束后,张太恒发现有个团拟制的情况报告一些数据前后不符,自相矛盾,立即要求该团核实修改,重新上报。这两件事,使参演干部受到很大教育。
部队移防山西后,由于驻地分散、任务繁重,行政管理工作一度跟不上,导致一些单位行政责任事故多,严重影响了部队建设。1974年,师党委先后3次专门开会,学习中央军委关于严防事故的指示和总参谋部《关于1974年管理教育工作意见》,研究加强行政管理工作的措施。张太恒作为参谋长,深感责任重大。他亲自带领工作组,对全师行政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调查,找出带倾向性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他要求司令部各科树立“一盘棋”思想,自觉把做好行政管理工作、预防各类事故作为“人命关天”的大事来抓,处处为战士着想,时时为安全操心。一年中,全师集中进行了1次点验、2次军容风纪和内务大检查、3次武器装备普查、4次作风纪律教育整顿。经过各级的共同努力,当年全师事故起数比上年下降50%,伤亡人数下降72.8%。
1975年9月16日~22日,张太恒和师长李毓田率师机关及保障分队,参加北京军区在山西灵丘、广灵地区组织的军师首长和机关现场演习。演习针对新的作战对象,演练反空降和歼灭入侵之敌等课目,行程两千余公里。一路上,张太恒采取忆战史、讲战例的方法,给机关干部传授自己参加莱芜、淮海战役的体会,帮助大家加深对毛泽东关于运动战、歼灭战思想的理解。演练中,张太恒按照力求在运动中歼敌的原则,向师长提出“以快制快、速战速决”的建议并得到肯定。针对演练必须突出“快”的特点,张太恒大胆简化程序,精简文电,除歼进计划、作战预案等用电报下达外,其余均用电话下达,提高了指挥效率。途中,张太恒看到一些道路坡陡、弯急、路面窄,夜间行车又多,十分担心车辆安全。他亲自召集分队干部、车长和驾驶员开会,提出每次出发前要把行军路线图发到每台车、遇到危险地段干部下车指挥、宿营后及时保养车辆以及保证驾驶员休息等要求。由于安全措施到位,确保了参演的46台车辆千里机动无事故。1976年6月,张太恒调任第83师任副师长兼参谋长。
1977年2月下旬,张太恒在师党委会上建议结合开展学雷锋、学“硬骨头六连”活动,在全师大力整顿作风纪律,使“两学”活动更有抓手、更有成效。这一建议得到其他师领导的一致赞同。师长赵兰芳还针对部队作风纪律状况,亲笔写了5条书面指示下达部队。6月中旬,张太恒主持举办干部行管集训队。他亲自备课、授课,给参训干部讲优良传统、工作经验。针对一些官兵条令意识不强的问题,张太恒组织部队掀起学条令、用条令热潮。12月6日,张太恒在师直通信营组织召开师机关、直属队贯彻条令现场会。除观摩军容风纪、内务卫生和队列示范外,还对145名排以上干部进行了条令考核,结果优秀115人,良好19人、及格9人、不及格2人,总评成绩达到优秀。1978年7月,张太恒升任第84师师长。
3月下旬,张太恒和师政治委员李祝民率部赴山西阳方口,执行国防施工任务。由于部队扩编后由临战训练仓促转入施工,面临困难很多。张太恒、李祝民迎难而上,认真统一党委“一班人”思想,号召全师官兵发扬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和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搞好国防施工,以实际行动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
1981年1月,中央军委为加强干部队伍革命化、专业化、知识化、年轻化的步伐,对军以上领导班子进行了比较大的调整。张太恒被任命为第28军参谋长。3月19日,张太恒被指定为军科技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负责对部队科技工作的领导。他以极大的热情履行职责,坚持科技工作为战备训练服务的方针,狠抓规划项目的研制和成果的推广应用。第82师革新研制的“步兵战术训练情况控制台”,无线遥控距离可达15公里,控制目标达到2万个,对加强战术训练作用很大。张太恒组织所属团以上干部观摩这一革新成果的操作表演,以点带面,推动科技工作的发展。8月下旬,张太恒又组织科技成果观摩评比,总结经验,表彰先进。当年,第28军研制完成各类科技成果31项。
1983年3月,中央军委对第28军领导班子作新的调整,张太恒任军长,6月,张太恒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在实践中,张太恒“严”字当头,坚持把提高战斗力作为领导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敢于解决影响战斗力提高的问题。9月15日~26日,第28军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张太恒亲任总巡演。这次演习,仅军师团三级首长和司令部机关就出动上千台车辆。演习中暴露出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机动中车辆故障多,有的车想开开不动,有的车想停停不下,就连作为首长耳目的电台车也有掉队的情况。张太恒铁青一张脸,忧心如焚。这要真的打仗,得了吗?现代战争,难道还要战士们像自己当兵时那样“双脚追上十轮卡”吗?演习结束后,他责成有关部门对所有车辆的技术状况摸底,结果竟有一半以上的车辆有这样那样的毛病。而没有车库,则是一大原因。车辆长期停放露天,日晒雨淋,哪能不损坏。
张太恒下决心解决车辆进库问题。可建车库,钱从哪里来?国家还不富裕,军费很紧张,伸手向上要不是办法。张太恒左思右想,唯一的就是发动各级自力更生,开源节流,向生产要效益。经过上下的艰苦努力,一年后,部队的车辆都进了“新居”。军区和总部到军里检查装备管理情况时,对此十分满意,总结推广了这一做法。

  【责任编辑: 邱睿】

  【责任编辑: 邱睿】

  【责任编辑: 邱睿】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