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硅谷”创客教育的临汾实践

2019-08-18 09:34:07 来源:临汾新闻网

襄汾县“少年硅谷”人工智能中心

  核心阅读

  2018年,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

  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当科学家是无数中国孩子的梦想,我们要让科技工作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工作、成为孩子们尊崇向往的职业,给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让未来祖国的科技天地群英荟萃,让未来科学的浩瀚星空群星闪耀!”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只要科技人才辈出,特别是后继有人,科技强国就不是奢望。

  未来的世界,属于科创。

  科技创新是当今时代最具发展前景和动能的领域。

  国家的明天,属于少年。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

  未来总是由今天的少年儿童开创。

  当少年与科创遇上,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青萍之末,风始之地。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

  给少年一个机会,他们就可能改变世界;

  给少年一点助力,他们就可能撬动地球。

  这是我市多年来不曾经历的一桩大事、盛事和喜事,注定会成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重大瞬间,载入临汾史册——

  充满爱的公益项目

  2019年6月19日,星期三。日历上再普通不过的一帧。

  平阳古城,邂逅难得一遇不可多得的高光时刻。

  此时此刻,来自内蒙古、吉林、江西、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11个省市自治区的关工委、教育部门、学校代表以及爱心企业的代表、青少年代表共聚平阳共同见证——“少年硅谷”公益项目山西省第一个人工智能中心落户临汾这一历史性时刻。

  当天下午,襄汾县青少年活动中心现场,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创会会长顾秀莲和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岳普煜共同为“少年硅谷”公益项目山西省第一个人工智能中心揭牌。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理事长王萍向襄汾县青少年活动中心捐赠价值60万元的教学设备。

  顾秀莲在讲话中指出,人工智能技术与学校教育融合成为一种未来趋势,这为个性化学习和个别化学习的实现提供了技术保障,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少年硅谷”是一个充满爱的公益项目,历来关工委和教育部门的工作方向都是在为孩子们的成长做工作,方向是一致的,各自发挥优势,形成合力,把好事办好。

  “人工智能中心为什么会选择临汾?”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原秘书长、“少年硅谷”项目顾问宋立英坦承,这其中有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市一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鼎力支持。“在就项目落地事宜的沟通对接过程中,我能切身感受到临汾市委、市政府对‘少年硅谷’项目的认可高度非常高,他们已经看到了这个项目对孩子的发展所能发挥到的作用,并且给了这个项目大力的支持。”

  比别人先行一步,洞见和把握未来。

  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

  山西首家人工智能中心得以成功落户,归根结底是源于市委、市政府对关心下一代工作及全市青少年科技探索人文精神的高度重视,同时也与市关工委班子老骥伏枥志千里、干事创业勇作为的积极姿态密不可分。

  2018年初,当得知中国关工委和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少年硅谷”创客公益项目后,临汾市关工委一班人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关键动向,意识到这不单是智能教育的好平台,同时又是培养时代新人的突破口。特别是市关工委主任张作明对这个项目产生了浓厚兴趣,他迅速组织人员连续参加了两次“少年硅谷”公益项目活动。在湖南郴州举办的“少年硅谷”首批试点项目省经验交流会上,张作明还以下一年实施项目的省市代表身份向大会做汇报发言。

  市关工委主动与“少年硅谷”创客教育项目组工作人员取得联系,竭尽所能不遗余力为项目落户协调斡旋。同时,他们将这一大胆想法向市委、市政府提交报告,并向中国关工委、中国下一代基金会和省关工委做专题汇报,很快就赢得了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和全力支持。

  市委、市政府对“少年硅谷”创客教育项目的实施落地十分重视,临汾市委随即成立市“少年硅谷”创客项目领导组。17个县(市、区)也各自成立领导组,全方位启动这项工作。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岳普煜对项目作专门批示:“市关工委全力推动‘少年硅谷’创客教育项目,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大实事。关工委一班人老有所为,成绩卓著,贡献突出,应该给予充分肯定,值得各级各部门学习,对这个项目相关领导及县(市、区)、市直部门要大力支持。”

  市委副书记、市长董一兵强调要全力支持项目建设,充分发挥项目作用、为培养教育时代新人作出贡献;市委副书记、项目领导组组长李云峰在全市关工委工作会议上要求努力实现全市“少年硅谷”创客教育全覆盖,大力培养走在时代前列的少年创客;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金珍,副市长陈忠辉、闫建国,市政协副主席杨益民听取汇报,参加活动,指导项目建设。陈忠辉也为项目作出批示:“少年硅谷”项目是好事,好事一定要办好。

  市教育局会同市关工委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共同推进。市财政局积极解决配套资金。各县(市、区)委、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和有关学校搞规划、选地址、筹资金、解难题。

  襄汾县委书记刘浩听取市、县关工委有关工作情况介绍后,当即增划给活动中心1200平方米面积,拨款150万元用以扩大规模和装修。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副主任韩涛亦深入县、校指导。省关工委主任李政文、执行主任安焕晓高度重视项目发展,提出临汾市“少年硅谷”创客教育工作为全省一个试点,一定要坚持高标准,抓紧办好。

  规范化管理 机制化运行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市关工委从一开始就提出高标启动、精心实施、科学推进、注意实效、机制保障的工作思路,并制定出系统缜密的行动计划。

  走出去学习。市关工委同市教育局和襄汾县关工委负责人上北京、下湖南、奔贵州参加有关会议,参观创客教室,学习先进经验。去年6月,市关工委一行参加了中国关工委在湖南郴州召开的“少年硅谷”创客教室揭牌仪式暨首批试点项目交流会议。会上,张作明当面向顾秀莲做工作汇报和表态发言。“特别是听了顾主任关于加强对青少年智能素质教育,开展好‘少年硅谷’创客教育活动的讲话后,使我们倍受教育鼓舞的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心中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张作明向记者回忆说。

  请进来培训。在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的全力支持下,四个“少年硅谷”项目关联厂家的技术人员专程赶赴临汾有关学校及活动中心进行安装调试和操作实训。项目学校还各自联系人工智能领域的教师、专家和学者上门“传道解惑”。

  沉下去推动。市关工委主任、副主任和市教育局局长、副局长分头深入各县(市、区)学校实地调研,现场办公解决问题,并同有关县(市、区)领导共同研究攻克难关。

  定责任落实。市关工委专门召开“少年硅谷”项目推进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签订责任书,亮明态度明确责任。他们还会同市教育局多次召开联合会议,把握时间节点紧盯任务落实。

  树典型示范。作为全市项目推进实施的典型,襄汾县在全市“少年硅谷”项目建设实践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表率和引领带动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市关工委在“少年硅谷”创客教育项目的实施推进中开创性地提出构建规范化管理,机制化运行的模式。

  首先,创客教室形制“三统一”——教室外面同一标记,教室内装统一格调,运作管理统一规划。其次创客教室活动坚持“三结合”——创客基础理论知识同实际操作相结合,组织课外创客活动同课堂创客课程相结合,专项创客活动同其他智能教育活动相结合。最后,创客教室活动要“三注重”——注重活动实际效果,注重建立长效机制,注重总结创新经验。

  最特别的创客教室

  这是非常特殊的一个“少年硅谷”创客教室,因为它栖身于全国唯一一所专门收治艾滋病患儿的全日制学校——临汾红丝带学校的校园内。

  “少年硅谷”创客教育公益项目的本意和初衷是面向所有适龄孩子开放的普惠工程。为了能让红丝带学校的特殊群体与同龄人一同探索分享人工智能的奥妙,感受3D打印的魔幻,领略创客工坊的魅力,市关工委一班人先后多次赴红丝带学校为项目选址调研、规划设计而奔忙,并与学校负责人频繁沟通、多次协商,很快敲定合作意向。现如今,红丝带学校的这一间“少年硅谷”创客教室已建成启用,与外界并无二致,这里的学生同样可以在第一时间体验和触碰各式各样的先进科技设备,开启自己创客智能知识课程的遨游之旅。

  得知红丝带学校也设有创客教室,顾秀莲专程赶往学校与孩子们亲切交谈,详细了解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情况,并观看小“创客”们的技能实操和文艺表演,勉励他们要像从这里走出去的哥哥姐姐们一样自强自立,通过自身努力考上心仪的大学。“只要你们肯努力,梦想一定可以实现。”

  之后,顾秀莲还与红丝带的孩子们一同在校园里种下“希望之树”,祝愿孩子们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能够茁壮成长。

  “少年硅谷”创客教育公益项目,如同太阳光辉一般泽被四方普照大地,如同一盏知识灯塔,为少年孩童们的成长成才助力添翼。

  打造人工智能第一县

  2017年,“少年硅谷”创客教育公益项目在山东、安徽和湖南三省先行实施启动。今年,经市关工委推荐,项目实施领导组审核评估后确定襄汾县为全国第二批重点援建支持对象,争取到270万元左右的资金项目支持,用于建立1个活动基地、20个示范教室的设备配套公益项目。

  在中国关工委指导下,由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援建而成的襄汾县“少年硅谷”人工智能中心,主要涵盖3D打印、人工智能机器人、创意工坊和无人机四大科普板块。

  人工智能中心设在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实训楼,占地面积1300余平方米,配有42台、306套价值近百万元的精密高科技教学设备和具有教学活动、设计制作、作品展示功能的机器人、无人机、3D打印等8个专业教室,同时拥有一支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少年硅谷’人工智能中心和20个创客教室的建成开放,为全县6万名中小学生提供了开启科学大门的钥匙。在这里,青少年们可以更好地与时代脚步同频共振,第一时间触碰体验最前沿的科技知识,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陶冶提升科学素养。”襄汾县关工委主任李志学向记者介绍说。

  本着立足长远、着眼未来和减少重复建设,发挥优势资源的项目实施精神,襄汾县将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改造为人工智能中心(“少年硅谷”创客教育基地),在城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小学、第二初级中学(东、西校区各一个)、第三初级中学和下辖乡镇的13所中心小学各建立“少年硅谷”创客教育示范教室1个,共计20个示范教室。

  那么话说回来,创客教育究竟能给青少年校外科教带来哪些微妙的变化?

  李志学告诉记者,“少年硅谷”创客教育基地与示范教室的建立,能为青少年提供高品位、高尖端、高技能的科技设备,为全县培养和造就新一代科技人才,对有效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都有着十分重大和长远的意义。

  当然,这一公益项目能够带给地方的福祉和利好可不仅限于此。项目所在地可以享受到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联合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为教师制定的培训体系、装备应用和管理培训,同时还有机会参与全国性的成果展示和经验交流,以保证活动基地和示范教室能发挥到最实用、最有效的水平。

  “创客教室是现代化教学设施,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襄汾县教科局局长张学民表示,为充分发挥好山西省第一个人工智能中心和20间创客教室的作用和功效,全面提升全民科学素养,该局现已出台“少年硅谷”人工智能教育实施办法。

  办法指出,由各学校选派2-3名专兼职教师,先行培养并与县城7所学校建立创客教育的教师共同体,列入每年暑期教师培养计划。同时,紧密结合学科课程和现有的师资课程资源,在活动中心和县城7所创客教育点,根据学生年龄、兴趣爱好,按照3D打印、机器人、创意工坊三类,分别编印实际、实用且操作性强的教学小册子,给学生一个人工智能教育崭新的体验,并不断丰富完善教育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

  记者还获悉,襄汾县还将在全县搭建河东、西北、西南三片创客教育联盟区,整合资源,实现教师、设备、课程齐共享,中心示范引领,区域合作交流,联盟整体互动,发挥整体教育功能的最大化,达到以点带面,片区联动,整体推进的效果。同时组织开展全县范围内系列科技创新竞赛活动,激发师生参与的积极性,提升育人效果。

  “时代的强音,未来的呼唤。人工智能教育正悄然改变着传统教育,我们需要抓住这一机遇,利用好这一平台,积极探索和尝试,下力气把设备管理好、运用好、发挥好,全力打造全国人工智能教育第一县。”李志学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

  永葆活力 添注动力

  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坐落于全市17个县(市、区)的100个创客教室和市直、襄汾两个人工智能中心,现已全部完成并投入运行。100多名创客老师经过系统培训已经上岗,一大批学生已经能进行实际操作。全市“少年硅谷”创客教育全覆盖基本实现。

  “随着‘少年硅谷’创客教育项目在临汾的启动实施,以及全市智能教育工作的稳步推进,我们也对如何扎实有效地开展该项工作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知。那就是——根本在于坚持正确方向和思路,关键在于各级领导重视和支持;动力在于有关部门协力和配合;保障在于精心组织和机制。目前,‘少年硅谷’项目的相关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继续探索、有序拓展和持续创新。我们一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创一流智能教育,培养优秀时代新人上发挥作用。为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贡献。”听得出,张作明对我市在“少年硅谷”项目所取得的小小成绩依然抱有一份冷静的思考和清醒的认识。

  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智则中国智。掌控未来科技创新密钥的“少年硅谷”创客教育平台,如同一颗奔腾的“芯”,必将为城市转型发展添注强劲动力,在不断逾越突破更新的伟大征程中永葆创新之活力,焕发勃勃之生机,彰显核心竞争力。

  我们相信,以“少年硅谷”的成功落户作为历史节点和难得契机,创客教育的强大内核定会助力临汾拥抱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少年硅谷”前世今生

  相关链接

  少年强,则国强。

  2016年10月,在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指导下,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设立“青少年科技发展专项基金”,以此冀望带动更多的爱心企业和个人投身参与到“少年硅谷”项目的建设实施中。

  一个月后,面向全国发起的“少年硅谷”创客教育试点项目正式启动。

  “少年硅谷”项目致力于通过资助全国各地的中小学设立机器人实验室、培训专业师资力量以及资助优秀少年参加国内外机器人大赛等方式,激发新一代青少年的科技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国家及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项目一经推出,迅速收获项目学校、地方教育部门与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和积极响应,也吸引了更多爱心企业关注的目光,希望一起携手助力推动中国创客教育发展。

  据统计,“少年硅谷”公益项目试点运行一年来,相继在青岛、佛山、厦门、如皋、北京、杭州6个城市的8所学校和1个青少年活动中心设立“少年硅谷”机器人实验室,受益学生超过16000人。项目学校总计参加了33场国内外机器人大赛,获奖人数达近200人次。历时一年的试点项目多线开花成果斐然,为“少年硅谷”创客教育公益项目的实施启动和全面开展夯定了坚实基础。

  2017年9月15日,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青少年科技发展专项基金在北京举办“少年硅谷”创客教育公益项目启动暨捐赠仪式。顾秀莲出席仪式。

  在向爱心捐赠企业颁发捐赠证书的同时,顾秀莲为“少年硅谷”公益项目深情寄语:科学启迪智慧,科技创造未来。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是关系全局和长远未来的前瞻谋划。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健全运行机制,瞄准普及目标,紧盯任务质量,以钉钉子精神切实抓好落实,稳扎稳打,一张蓝图干到底。把好事做好、做实、做出规模、做出实效,经过不懈的努力,在普及的基础上,涌现更多的少年创客,储备未来科技力量,做好我们关心下一代的事情。

  “少年硅谷”创客教育公益项目是在中国关工委的指导下,由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联合各个项目省的关工委主办,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和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共同协办,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负责培训支持的公益项目。项目将按照“科学规划、顶层设计、整体推进、分步实施”的发展思路,面向国内有条件的幼儿园、学校、少年科学院及青少年活动中心捐建“少年硅谷”创客教室和创客中心,培训师资、经验交流、成果展示等。

  其中,每间创客教室配置价值10万元的设备,由地方配套40%资金,基金会负责60%共同完成设备配置;创客中心根据条件捐赠50万元的设备,基金会负责培训老师。

  中国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刘晓连介绍说,“少年硅谷”项目的实施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科技惠及民生和科技支撑发展主线,突出普及科学知识和弘扬科学精神,突出惠及民生和改善民生,突出从小抓起和面向群众,开展一系列的青少年科技活动。

  2017年—2020年,将有1000间“少年硅谷”创客教育示范教室和100个创客教育活动中心在全国各地陆续落成,并配置有机器人、机器手臂、3D打印机、创客工坊等设施,培养在校青少年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事实上,从诞生之日起,“少年硅谷”项目就吸引了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投一石激浪千层,牵一发而动全身,盖因它对促进学生发展,推动教育改革以及孕育创新文化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深远意义。

  特别是伴随着项目的持续推进和加密覆盖,未来“少年硅谷”必将影响到更多孩子,激发新一代青少年的科技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国家及社会培养输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2018年6月21日,当年首间“少年硅谷”创客教室揭牌仪式暨首批试点项目省交流会在湖南郴州第六中学举行。在“少年硅谷”首批试点项目省交流会上,顾秀莲表示创客教育、人工智能是青少年科学素质的新鲜内容,我们已迎来科技创新型社会,人工智能将融入社会各行业和百姓生活中,所以人工智能教育要从青少年抓起,不断提升编程等人工智能课的教学质量,以培养学生科学兴趣,促成未来中国的栋梁之材。搭建“少年硅谷”这个平台,就要认真地维护和发展。希望各级关工委和项目办更要负起责任、做好服务,以工匠的精神切实抓好落实。

  记者 王小庚 文/图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