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指挥 挂图作战 明确责任 强化督查
吉县吹响脱贫攻坚“冲锋号”
临汾新闻网讯 一年之计在于春。2017年对于吉县来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要求,吉县在这一年里要率先实现脱贫“摘帽”。
对于吉县县委、县政府来说,这是严肃的政治责任,是上级领导的愿望和信任,对全县11万干部群众来说,也是一次锤炼和考验。大家都明白,这场硬仗已到了“攻坚拔寨”的重要关头,容不得半点懈怠,只有全县上下一条心,咬定目标不放松,才能打赢这场硬仗。
战鼓声声,马蹄疾驰。春节过后,吉县召开的第一次高规格、大规模会议,就是“全县脱贫攻坚誓师大会”,与会者感觉到脱贫攻坚时不我待、一时一刻不能耽误的紧急,也感觉到县委、县政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会上,县委书记郝忠祥要求大家“吃透政策,领会精神,带着感情,干字当头,撸起袖子加油干;细字为要,身心投入求精细;实字打底,求真务实赢点赞。”县委副书记、县长崔绍民从“坚持问题导向、抓住重点难点、突出精准扎实”三个方面教给大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锦囊妙计”。
郝忠祥、崔绍民分别与8个乡镇的党委书记、乡镇长签订了“脱贫攻坚责任书”,当着全县县、乡、村三级干部的面,立下了“军令状”。这一切标志着,发起冲锋的“信号弹”已经发出,总攻的“集结号”已经吹响,从会上代表乡镇、村级、“第一书记”和包村工作队几个不同层面的发言可以看出,从各乡镇相继召开的脱贫攻坚誓师大会可以感受到,全县上下横下一条心,聚起一股劲,立下愚公志,纷纷表示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人心齐,泰山移。聚焦过去的一年,吉县强化对脱贫工作的领导,采取的措施得力可行,精心组织落实《脱贫攻坚二年行动计划》,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坚持精准识别、精准建档、精准投入、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精准脱贫、精准退出和精准巩固,脱贫攻坚工作卓有成效,决战脱贫攻坚取得了关键性胜利。全年脱贫13898人,贫困人口降幅达81%,贫困村由51个减为29个,1162户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全部开工建设,20个村级光伏电站全部并网发电,产业扶贫、生态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等工作全面完成任务。国务院、省、市先后8次对吉县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巡查、检查,次次都给予了好评。吉县在脱贫攻坚中进一步彰显了“吉县担当”,树起了“吉县标杆”,走出了“吉县路径”。
作为抓扶贫工作的主体部门,吉县扶贫中心已制订出今年具体要实施的工作计划:一是认真抓好贫困人口的建档立卡工作,切实做到贫困人口进出有序,脱贫有据;二是继续实施5032口人的易地搬迁,年底前全部完成,实现易地搬迁五年任务两年完成的目标;三是加快推进20个行政村光伏发电并网工程和18个村级光伏发电站建设,实现79个村全覆盖;四是大力实施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000余万元,围绕人居环境改善和苹果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大力实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改善贫困乡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贫困村群众实现脱贫退出提供基础保障;五是借助省里将吉县列为电商扶贫试点县的有利契机,建立电商扶贫企业孵化基地和农产品网络化销售平台,推进电商扶贫工程建设。
为了实现脱贫目标,该县采取了有效的保障机制:一是统一指挥。县“脱贫攻坚行动总指挥部”以及分设的“五个一批”指挥部和四个工作组,定期开会研究工作,科学谋划,统一部署,协调推进,调动行业部门和社会力量统筹抓好各方面工作,领导全县干部群众合力攻坚。二是挂图作战。县、乡、村三级挂图作战,明确每一个贫困户致贫原因、帮扶措施和脱贫时限,做到目标明确、措施明确、责任明确。三是实施县直单位包村制度。紧紧围绕“党建+脱贫”两条主线,充分依托和发挥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扎实开展“两包三到”精准帮扶联动活动,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包村单位和2000余名党员干部对贫困户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全县上下形成县、乡、村三级合力抓脱贫的良好局面,起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良好效果。四是层层传导压力。县里主要领导与乡镇党政“一把手”、乡镇党政“一把手”与农村“两委”主干、包村县直单位与贫困户签订脱贫攻坚责任状,层层传导压力,明确包扶责任,形成工作合力。五是强化督查。县里成立了脱贫攻坚督查考核组,由组织部部长、政法委书记两位县委常委挂帅,成立了8个考评小组,建立了定期考核考评长效机制,每半年进行一次考评,通过乡、村两级召开座谈会、走访贫困户等形式,进行督促检查,促进工作落实。
人勤春早。眼下正是果农春耕生产关键时期,吉县果业服务中心和涉农部门的技术人员进村入户,针对果农果树修剪、果园施肥开展送技术下乡活动。驻村工作队、乡镇包村干部、“第一书记”、县直单位包村联户的党员干部已分赴所包村,与村干部一道,谋划各村今年脱贫攻坚要具体实施的项目和目标任务,走访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冲锋号”已经吹响,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已在吉县全面铺开。(陈健翔)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