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全市之力 固安民之基 谋百姓之福
我市“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
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安月琦) 6月21日至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山西视察。习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习总书记视察期间关于“三农”的重要讲话,科学指明了山西农业的战略定位和方向路径,是新形势下山西“三农”工作的根本遵循、行动指南和有力武器,对开创我市“三农”发展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特色农业绚丽绽放,脱贫攻坚铿锵前行……“三农”这块“稳定器”“压舱石”为全市经济社会全面稳定发展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近年来,我市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抓手,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关键,切实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实实在在为农民办实事,确保农业经济持续向好发展。
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老乡的收入。打响品牌、引进项目、培养人才,我市多管齐下确保农民增收。
引进项目是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关键。我市积极引进项目,扶持尧都区尧王台现代农业园区、临汾九龙山庄生态公园有限公司、乡宁戎子酒庄、隰县玉露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实现农旅对接,发展都市农业、休闲农业和康养农业;高起点、高标准布局,建设了一批种养、加工、销售等综合配套项目,建立科技服务队伍,加强科技服务,推行合作式、订单式、托管式等服务模式;对梨、苹果、红枣、核桃等已经形成规模的农产品,从种、管、收各个环节提供全程服务,努力做到科技服务合同“全覆盖”。同时,我市进一步强化品牌意识,按照“产名品、创名牌”的思路,重点培育了壶口苹果、隰县玉露香等一批本土品牌,使其在省内外、国内外叫得响、销得好。此外,我市开展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育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讲诚信、有一定社会责任担当的现代农民,解决了“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问题,在确保农民实现自身收入提高的同时,为现代农业的发展组建了一支强有力的“后备军”。
“夫农,天下之本也”。我市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深挖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大力提升农村经济;拓展农村外部增收空间,提高农民就业创业技能,引导更多农民务工经商;培育新的农民收入增长点,大力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探索能有效利用农村资源、增加农民收入的好模式、好路子,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我市农业种类繁多,却面临“小而不强”“多而不精”的困境。为了突破这一困境,我市着眼实现农业现代化,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特色”“优质”两张牌,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通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激发、增强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农业要强,必须坚持创新,深化农村改革。近年来,我市按照跨区域、大规模、集群式、模块化的思路,着力打造西山以鲜果为主、东山以干果中药材为主、平川以蔬菜为主的三大特色农业板块,持续推进“四个百万亩”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大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农民兴办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的合作社,鼓励支持新型经营主体承担农业项目,切实提高农民合作社的引领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鼓励支持农民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等突出典型,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服务,发挥经营性服务组织的生力军作用,改善农村生产、经营、金融服务,激活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时间跨度大、涉及内容多、覆盖范围广。近年来,我市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实施完善提质、农民安居、环境整治和宜居示范“四大工程”,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县、村,充分发挥工程项目的典型示范和引领带动作用,强力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
完善提质工程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基础工程,我市实施了连片贫困地区农村公路连通项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林业生态工程、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等工程。截至2016年底,农村公路改建防护工程完成40.77公里;农村卫星户户通(农村卫星数字农家书屋)完成4481户;农村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完成63个……
我市将农民安居工程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把改善困难群众居住条件作为民生工作的出发点,通过稳步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采煤沉陷区治理、地质灾害治理等农民安居工程,进一步改善了困难群众生活的基本条件,促进农村社会和谐。
按照全省“分级创建、分类示范、分批实施”的总体要求,我市深入开展宜居宜业的美丽宜居示范村省、市、县“三级联创”活动,以发展休闲农业、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为重点,集中打造一批“家园美、田园美、生态美、生活美,宜居、宜业”的美丽宜居示范村。2016年,我市新农村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建设完善创建村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实施连村公路、自来水入户、村庄庭院绿化美化等工程建设。
号角吹响,路径清晰,不忘初心,笃定前行。我市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扎实做好“三农”工作的指示精神为指引,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撸起袖子加油干,奋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