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范韶华)记者从8月16日召开的市委第24批定点扶贫暨领导干部包村增收工作团长政委例会上获悉:今年以来,我市紧紧抓住农民收入翻番目标这一核心,以制定发展规划为引领,以培育主导产业为关键,以强化发展能力为基础,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深入群众,走农家、进农户,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全市定点扶贫和领导干部包村增收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定点扶贫工作中,各帮扶单位都高度重视,将定点扶贫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过问,亲自抓、并明确一名主要领导具体负责,选派多名能力强、有经验的优秀干部驻村蹲点开展工作。各工作队充分发挥各自部门优势,带着感情包扶,积极出主意、想办法、跑项目,实实在在投入,积极引导村里发展生产,努力加快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各帮扶单位在注重对贫困村帮钱帮物,改善基础设施状况和解决贫困群众的具体生产生活困难的同时,还特别注意将教育培训贯穿于定点扶贫工作的始终,通过组织扶贫工作队、扶贫点的乡镇和村干部外出学习,借鉴各地的先进经验和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现代新型农业,逐步改变各队帮扶县相对落后的传统农业区及农民闭关自守的落后经营理念,为农村走上富裕道路奠定了基础。
包村增收工作中,我市专门召开工作会议,从目标任务、推进措施、创新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安排部署。各级各部门住村蹲点之后,一方面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农村的发展蓝图,另一方面通过规划让群众看到希望、找到路子、提振信心,切实激发干事创业、改变生活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我市坚持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集中精力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提高扶贫主体自立增收能力,提升贫困地区“造血”能力,促进农民收入结构从单一种植逐步向多元并举的增收模式转变。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特色农业,提高家庭经营性收入;培养“一技之长”职业农民,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推动“非农产业”多元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农民增收条件。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32名市厅级领导干部、673名县处级领导干部、9804名科级干部走出机关,结对帮扶贫困户9861户,帮助农村解决实际困难2875件。同时,市直156支、县直751支定点扶贫工作队累计投入750万元,上项目218个,资助贫困学生156个,科技培训386期5773人次,优种推广面积5200亩,惠及17个县(市、区)907个贫困村1.1万户4.8万人。
【责任编辑: 高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