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芦笋变身『摇钱树』

2012-08-24 10:02:00 来源:

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范韶华)“种芦笋一年只忙几个月,比种玉米、小麦等作物效益好五六倍,甚至10倍。去年一亩地就收入了4000多元。”8月19日,在霍州市南环办东湾村兴龙芦笋基地,看到刚产出来的芦笋被装车拉走,销往北京、广州等地,东湾村村委会主任巩彩平心里乐开了花。
巩彩平一边带领记者参观平兴龙芦笋专业合作社冷库一边介绍说,芦笋是多年生植物,味质鲜美,是一种高档而名贵的蔬菜,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深受营养学家和素食家推崇。如果栽培得当,一年种植,10年受益,每亩年收入可达1.5万元,是种玉米的10倍。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东湾村芦笋种植面积近300亩,年产值200万元。
记者了解到,2006年,巩彩平经过在多地考察后,决定带领村民种植芦笋。在很多村民疑虑观望的情况下,他不顾家人反对,毅然拿出自己全部家当,东拼西凑,先后投资200余万元,承包了300亩土地,建起了冷库,开始了芦笋种植。凭着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灵活经营的头脑,第三年他的芦笋产值便达到150万元。为了做大这个项目,带动群众致富,巩彩平发动村民成立了兴龙芦笋专业合作社,不定期对社员进行培训,并组成技术服务小分队深入到笋农田中,手把手教授栽培、管理以及采收等技术。同时,合作社还采取统一供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等办法,加强对笋农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巩彩平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适合本村实际情况的现代化特色农业产业模式。“芦笋好似摇钱树,种了芦笋能致富”也成了当地群众的一句口头禅。
巩彩平抓住该市建设西张垣建立现代农业生态循环示范园区这个契机,投资1100万元建起了140个蔬菜大棚,搞温室芦笋,走分片种植、错季采收、全年产芦笋的路子。这样一来,北方秋冬季不产芦笋的问题解决了。如今,已有100多位农民在巩彩平的芦笋基地做工。
农民田小元高兴地说:“我们有统一的工作服装、有班车接送,每月至少可领2000元的工资,没想到自己也成了产业化工人了。”今年6月,霍州市芦笋协会正式挂牌成立,协会采用“协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为广大笋农在种植、栽培技术等方面提供帮助支持。截至目前,芦笋种植已辐射该市5个乡镇,50多个行政村,100多个种植户,种植面积近1000亩,年产值可达700余万元,小芦笋已逐渐成为当地菜农发家致富的“摇钱树”。

  【责任编辑: 高卓然】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