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村民生活更幸福

2012-12-21 10:25:31 来源:

在汾西县非税收入征收局会议室里悬挂着“汾西干部下乡包村和指导两委班子换届先进单位”、“汾西县创先争优先进单位”、“汾西县文明服务窗口优秀单位”及界头村委赠送的书有“真情救灾情系百姓的锦旗”。一块块奖牌和锦旗无不凝聚着汾西非税收入征收局全体干部职工无悔的辛劳和汗水。

让我们通过奖牌了解其中的故事……2011年,根据上级统一安排,汾西县非税征收局重回所驻的界头村,变驻村为包村,重温乡情,宣传党的政策,了解民情民意,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扎实开展包村帮助农民群众致富的工作。针对界头村班子年龄老化、战斗力弱化等问题,结合县上“两委”班子换届工作,首先帮助指导界头村“两委”班子换届。换届本着坚持标准,选优配强、建设好一个好班子的原则,从政治素质高、文化水平高、群众中威信高和发展能力强、服务能力强、致富实力强的优秀人才中,党员选出一名村支书,村民选出一名村委会主任,帮界头村圆满完成了“两委”班子换届。其次,建章立制形成了一个好机制。在经费紧的情况下,经非税收入征收局局委会研究,把工作重心向基层下移,经费投入向基层倾斜,提高了村支部建设质量,健全了民主决策制度,使基层建设年在支部得到很好的落实,在支部见到成效。一是规定村级日常工作,必须经“两委”会议讨论研究后才能实施。重要事务必须经支部会议提议“两委”会协商,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会议决议后才能实施。二是健立民主理财制度,实行财务双“代管”规定,村级支出必须经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签字后才能上报镇审批。三是健全民主监督制度。村民议事制度,村里设立公开栏,每月公开次月村务、财务重大事项。这些规定的实施,规范了村委工作的操作流程,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畅通了村民的诉求渠道,“两委”班子在群众中树立了较高威信。再次,汾西非税收入征收局把界头村定为该局的思想教育基地,机关分组轮流到村里接受思想教育,与界头村广大农民群众探讨农村经济发展、增收致富出路,找项目、跑资金、引资金,让百姓思想活起来,腰包鼓起来。真正让局干部受教育,广大群众得实惠。局领导王文红在界头包村下乡期间挨家逐户地到群众家里了解情况,特别是到困难群众家里,查看粮食是否够吃,拉一拉家常,想方设法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经常拉米送面到困难群众家里,让界头村的村民脸上露出了笑容。

2011年7月13日,界头村遭受了冰雹袭击,造成1500余亩玉米、谷子等大秋作物严 重受害,基本绝收。灾情就是命令。王文红带领局机关股级以上干部,第一时间赶到界头受灾现场,认真查看灾情,一方面安抚鼓励广大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另一方面和班子成员协商研究决定,送爱心到群众中。

回到机关后,积极动员广大干部职工集资捐款,捐得爱心款3000元,同时机关筹资5000元购买了1250公斤苦荞种子,让百姓大秋丢了晚秋补,派车送到了广大受灾群众手中。并给村中的受灾户送去了面和油,同时将3000元爱心捐款送给了22位老党员、老红军、特困户手中,受到了乡亲们的交口称赞。

今年8月界头村硬化街巷,局里安排股级以上干部轮流住村,帮助村里排除干扰,帮助说服劝解一些硬化街巷涉及到拆墙拆厕所等住户的思想工作。同时还帮助村里平整路面等工作,工程得以顺利进行。在铺油期间,王文红亲自到现场监工,用尺量宽度、厚度。为了让村民上地劳动方便,多硬化了一段通村公路,使田间泥泞路变成水泥路。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王文红一方面向镇政府协商增补资金,一方面在单位自筹1万元送到了工程工地,解了村民的燃眉之急,为此村民自发送来了锦旗、牌匾。

如今界头村田成方、屋成行、绿树成阴,爱民之举得人心,王文红说:“让百姓受益,让百姓说好,是党的郑重承诺,更是我们不懈的追求。我们是一支不走的工作队,界头人民一天不达小康,我们永不撤离,我一定要让界头村民过上幸福的生活。”(通讯员 贾富平)

责任编辑: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