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山:发展循环农业 打造园区效益

2012-12-21 10:26:46 来源:

临汾新闻网讯(通讯员 李益民 许亚峰)今年以来,浮山县以农业现代化为基本路径,以“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为主攻方向,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任务,着力在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组织化发展上下工夫,走出一条依托农业生产,发展农业加工、养殖以及废物再利用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成农业发展的“新亮点”。浮山县张庄乡梁村是一个通过发展循环经济而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该村282户、l052口人,长期以来,村里就有种植苹果的习惯,但一直是传统的管理方法,因此,苹果品质不佳、产量不高,村民种植苹果效益不大。近年来,该村结合自身实际,引导农民科学种植和管护,邀请专家和技术人员加大对科技培训力度,有效推动了苹果产业的发展。同时,为促进农民增收,该村提出了实施“鸡、沼、果”生态农业的思路,发展循环经济。

今年46岁的秦时亮是梁村的普通村民,他家有5亩苹果,前些年由于管理跟不上,苹果收成一直不好。去年通过专家手把手指导,他给苹果套双层袋,所产的苹果个大、色红、口感好,卖了个好价钱。今年,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他又给果树叶面喷施补硒,苹果品质和产量都明显提高。最近他的富硒苹果被北京客商全部订购,每公斤订价高达5元,仅此一项收入可达5万元。全村现有苹果园1000多亩,养鸡户51户,鸡存栏达到3万余只,沼气用户80余户,已经形成“鸡、沼、果”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在循环发展的道路上,不仅有农村,也有农业生产企业。浮山县玉杰食用菌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总投资3500万元的现代化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加工企业,在这家公司里全部用回收的玉米秆作为培养食用菌的原料,用过以后的玉米秆运往修建的猪场里作为猪的饲料,而猪的粪便则作为附近村庄村民沼气的原料和村民们种植苹果园的肥料,形成了一个绿色、高效的循环链条。目前,这家公司已发展成现代化、工厂化的食用菌生产加工和生物技术研究推广企业,也是全省首家采用液体菌种技术实现连续生产的企业,而循环经济也成为浮山县农业发展中的一大亮点和主要发展趋势。

示范园区建设成农业发展“新旗舰”。浮山县为了促进农业集中连片发展,形成规模效应,同时最大程度挖掘农产品深加工附加值,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浮山县把园区作为有力抓手,先后建设了张庄现代农业和城北农副产品深加工两大园区。

今年50岁的葛贵江在浮山县张庄现代农业园区里承包了3座大棚,谈到今年黄瓜的效益,葛贵江掩饰不住一脸的笑容,“我一座大棚是1.5亩地,一年能种两茬黄瓜,今年前半年这茬已经卖得差不多了,卖了1万多公斤,收入了两万多块,抛了化肥呀这些本钱,能挣个15000块,再加上后半年的,一个大棚一年能收入3万块,三个大棚一年能挣八九万呢,比在家里种地好多了,家里一亩地种粮、种秋最多收入1000多块钱,这个比种地收入高十几倍呢。”在张庄农业示范园区中,除了设施蔬菜,还聚集了天山凤凰山庄、中宝果蔬脱水加工、徐民肉牛牧业、益国康农林、宏源青花卉繁育,王峰黄花菜种植、宝丽蔬菜种植等企业,使同类相关产业得以连片发展。在城北农副产品深加工园区,晋盛食品、百恒粮油、长松饲料加工、汉中洋食品饮料等项目则落户扎根。

为了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后劲有力,该县在农业发展上还采取了“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采用合同、契约、订单农业、利润分红等形式,建立龙头企业外联市场、内联基地和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双盈机制,以企业发展的品牌产品为“领军”,带动基地规模发展和农户增收致富的步伐。为了进一步将这些企业做大做强,浮山县政府还加大对企业的技术扶持,帮助他们在创建树立品牌上做文章,全面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园区建设不但产生较大规模效应,也使得浮山县更容易在各项优惠政策上重点倾斜,对各项支农资金进行捆绑使用,集中投放,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现代农业蓬勃发展。

责任编辑: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