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农业的命脉,它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而且还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经济安全和生态安全。盘点2012年我市水利工作,是投入最多、建设任务最重的一年,也是成效显著、亮点不断的一年。
这一年,全市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全力推进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一期工程、大水网涉临工程、饮水安全、河道治理、水土保持、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田水利等民生水利工程建设,全面超额完成各项任务目标,多项工作在全省全国有影响,为全市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先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2012年,我市共完成水利投资17.61亿元,其中市级资金就达11.12亿元,占总投入的63.6%,再创历史新高。一年来,我市水利工作多次受到省市表彰,全省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现场会、全省水利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现场观摩会在我市召开,推广我市经验。
亮点一:七项考核指标全面完成。一是认真落实农业灌溉水价补贴政策,采取跨流域调水等多项措施全力抗旱灌溉,全市共开动各类水利设施1477处(眼),全年完成实灌面积205万亩,圆满完成全年灌溉任务指标,保证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二是在全省率先完成14座小一型水库和4座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任务。三是投资1.47亿元,完成隰县城川河、浍河侯马段等4条中小河流6个治理项目建设,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全面提速。四是农村饮水安全标准不断提高,全市十件实事之一的饮水安全工程共完成投资11221万元,建成饮水工程316处,解决了19.65万农村人口和1.06万学校师生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全市已经建成了“市、县、乡、工程”四级农村饮水水质监测网络和工程管理网络,保证了饮水工程标准高、质量优、水质好。五是严格落实防汛责任制和防汛责任人,开展汛前大检查、防汛培训及演练,及时发布汛期强降雨公告,制定黄河防汛洪峰紧急应对措施,扎实有效的防汛保安工作确保了全市安全度汛。六是水土保持全省领先。全市共完成投资1.85亿元,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3.9万亩,实施生态修复面积80万亩,完成淤地坝28座。七是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全省领先。通过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查处各类水事违法案件233起,完成水资源费征收1.42亿元。2012年全市地下水位止降回升0.08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5%。
亮点二:大水网涉临工程进展顺利。一是引沁入汾五库联调格局正式形成。随着五马水库工程正式下闸蓄水,引沁入汾和川、五马、曲亭、涝河、巨河五库联调格局正式全面形成,增加抗旱灌溉面积30万亩,汾河沿线泵站提引水保证率大为提高,农业灌溉与生态效益显著。二是黄河水利用工程顺利推进。投资6340万元,实施永和阁西垣、吉县东城和乡宁谭坪3处沿黄提水灌溉工程;新建大宁县割麦沿黄提水灌溉工程已开工建设。三是中部引黄工程顺利开工。从忻州引黄河水至我市西山隰县、大宁、蒲县、汾西四县,年供水1.42亿方,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40万亩。汾西段、隰县段引黄工程也已正式开工实施。四是禹门口东扩骨干配套工程进展顺利。从禹门口引水至我市,年可向侯马、曲沃、翼城、襄汾新增供水量1.14亿方,改善灌溉面积28.58万亩,发展当地工农业,置换地下水。目前该项目主干线施工已完成,正在建设支线工程。
亮点三:全省定标杆项目——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一期建设工程进展顺利。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一期建设工程涉及的霍州、洪洞、尧都、襄汾四个工程段已全部开工,投资10.13亿元,完成河道疏浚69.9公里,堤岸护砌43.5公里,堤坝填筑48.1公里,道路硬化12.7公里。
亮点四:农业节水全省领先。累计完成投资5853.5万元,全面完成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年度建设任务,完成渠道防渗180.75公里,铺设管道446.05公里。
亮点五:水库移民稳步推进。完成全市水库移民人口年度核定及移民后扶资金发放;完成各类水库扶持资金项目1175万元建设任务;完成张峰水库安泽县马壁乡移民搬迁安置、库底清理、人口核定等工作,并通过省级阶段性验收;完成了和川移民临时搬迁,确保了度汛安全,库区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亮点六:水产养殖成效显著。引进国家名特优水产品10余种,新申报无公害水产品品种4个、省级健康示范场2个。全市渔业总产量达4500吨,产值4000万元,渔船安全生产率100%,在养水产品抽检合格率100%。
随着一项项水利工程的开工建设、推进实施、竣工使用,将为我市农业大丰收、农村大发展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也为我市经济社会的跨型跨越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基础保障。记者 田青松
责任编辑:高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