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陈健翔)日前,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吉县因农民纯收入增长幅度高达51.7%,受到表彰奖励,荣膺“农民人均收入增幅先进县”称号。
该县之所以能得此殊荣,得益于三个方面:一是政府推动。在县、乡两级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实施“一县一业”、“一村一品”战略,形成“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村60余个,占到行政村总数的76%。依托地域优势,吉县将“一县一业”的核心放在发展苹果特色产业上,把加快苹果产业发展,作为推进转型跨越、再造一个新吉县的头等大事来抓。坚持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四化联动”,推动苹果产业由粗放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加快了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富民强县之路,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第一大主导产业,形成“八万农民谋一果,七十二行受益多”的良好格局。2012年,该县28万亩苹果获得大丰收,产量达到17万吨,产值近5亿元,带动了8万农民增收致富,果农人均苹果单项收入突破8000元,农民纯收入由2011年的2428元增加到2012年的3683元。二是科技带动。该县涉农部门积极开展实用技术培训,让2万农民掌握了果园管理、烟叶栽培、蔬菜种植、特色养殖、农产品加工技术。在苹果产业上,积极推广应用“猪—沼—果”循环生态模式,促使农民节支增收。近年来,吉县农业部门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扶持农民发展沼气11800户,仅2012年就争取资金160万元,财政补贴50万元,发展沼气用户1082户。通过“猪—沼—果”循环生态模式的施行,节支增收达到5940余万元,平均每户增收达5000元。三是农民能动。在致富路上,农民也纷纷发挥自身能动性,可谓“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壶口镇农民依托旅游资源,在壶口景区从事照相、摆摊出售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增收,农村妇女利用农闲在果园或果库打工赚钱,有车的农民则通过运输或接送果农、果商赚钱,还有1000多名农民通过担当果品、农产品经纪人生财。
责任编辑:高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