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农历正月初六)傍晚,霍州市南环办南坛村鞭炮声此起彼伏,村民们沉浸在欢度春节的氛围中。
听说晚上要放电影,村民们吃过晚饭便陆续来到了文化广场放映点,小孩子们更是喜出望外,穿着新衣,手中拿着心爱的玩具,兴奋地在人群里钻来钻去,等待着电影的上演。
卸车搭幕、挂机放映、连接电源、音箱试音……短短半个多小时,电影放映员何林明就把文化广场布置成了一个简易的露天剧场。
晚7点,开始播放影片。随着科教片《交通安全教育》、《懒汉养猪法》的放映,广场的人越聚越多。“以前看电影画面不清晰杂音大,而且片子都是老掉牙的,我们实在不爱看。现在有了这数字电影就不一样了,屏幕上的人景清晰,声音也真实。”村民韦小平说:“数字电影播放的内容针对性强,有科普电影、故事片,还有法制教育片,让我们在学到种植、养殖等方面的实用技术的同时,还能受到教育,普及科学技术知识,非常适合咱村民!”之后播放的是故事片《大孝儿媳》,清晰的画面、纯美的音质,村民们正在享受着数字电影带来的视觉盛宴。
“上世纪70年代,广大农村曾经出现了‘村村挂银幕、人人看电影’的壮观场景。但是,随着电视机、互联网等因素影响,电影逐渐淡出农民群众的生活。现在,电影公司为我们放映员装备了数字电影放映机,我们还挣上了工资,成了‘香饽饽’。”一谈到数字电影,何林明格外兴奋。他介绍说,农村电影真正的好日子是最近两年开始的,随着国家启动了“2131工程”,出台了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政策,要求一村一月免费给村民放映一场电影,国家财政给予一定的补助。乘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春风,数字电影自从2011年4月进入当地农村放映市场后,广大农民群众观看电影的热情又被调动起来了,电影在农村又成了“抢手货”,农村电影迎来了新的春天!何林明说:“农村电影胶片由8.75毫米到16毫米、35毫米,再发展到如今的0.8K数字电影。与原来的胶片电影相比,现在数字电影音响环绕的声音效果,极大地扩展了电影声音的表现空间,使电影声音的感染力、震撼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从图像效果看,色彩更加鲜明、饱满,清晰度大大提高。数字电影不仅避免出现胶片老化、划痕磨损、褪色,确保影片永远光亮如新,还确保了画面没有任何抖动和闪烁,和影院电影效果如出一辙。同时,放映的影片内容总能得到及时更新,这也吸引了更多的观众重新回到银幕前,观众由原来的一场几十人增加到几百,甚至上千人,所以我干劲更足了。”
就这样,在一阵阵欢声笑语中,3个小时的放映结束了。村民们意犹未尽地散去了。晚上10点多,何林明结束了电影放映工作,他将设备归整装箱,像往常一样骑着摩托车,载着80公斤的放映设备,踏上了回家的路……政府买单,农民看电影,数字电影不仅为新农村建设吹进了一股都市风,丰富了农村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也成了农民学习科技知识、致富奔小康的平台。
记者 范韶华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