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县“黄金叶”拓宽农民增收致富路

2013-02-22 09:23:17 来源:

临汾新闻网讯(通讯员 陈健翔)吉县按照“区域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发展”理念,采取集中连片、增进技术含量实行优质服务等措施,打造优质烟叶生产基地,2012年该县6个种烟乡镇的160户种烟户共种植烤烟2727亩,收购烤烟9000担,实现烟叶税70万元,增值税80万元,烟农收入700余万元。小小“黄金叶”,拓宽了农民的增收致富路。

该县把烤烟生产当作继苹果产业后又一项农民增收的优势产业来抓,从政策、科技、投入等方面入手,健全一系列发展烤烟生产的长效机制,推动烤烟生产的长足发展。一是实行连片规模化种植。

把烟田面积向烟水配套的村委和历年种烟大村、大户手中转移,年初层层签订责任书和种植合同,实施订单农业,给种烟户吃“定心丸”,户均种植达17亩。其中15亩以上的种烟户50户,10亩至15亩的种烟户96户,涌现了中垛乡张彦明、吉昌镇马家河村刘铁柱这样的种植80亩的大户。二是引进先进实用技术。县烤烟中心根据吉县气候特点,结合近年品种对比实验,研制开发出适合吉县土壤、气候的优良品种——秦烟96,并大面积推广。该品种油分足、香味浓、颜色正、挂灰少,深受烟厂喜爱。在漂浮育苗上,该县在中垛乡建设漂浮育苗工厂一处,供苗面积2727亩,保证了全县160户烟农烟苗需要。在平衡施肥上,坚持有机肥、油脂肥、农家肥并重的原则,合理配置肥料比例,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在大田移栽上,严格抗旱深栽。在大田管理上,做到了及时中耕破板,清除杂草。在烘烤设施上,烤烟中心筹集资金180万元,淘汰了原有的旧烤炉,在吉昌镇辛村、马家河村,车城乡的赵村、朱源头村修建了60多座密集式烤房,在吉昌镇兰村修建了5个连片烤房群,烘烤期间全部投入使用,满足了烟农烘烤需求。在采收烘烤上,印制了准采卡、准烤卡和产量估测卡采收和烘烤必须有驻村技术人员的签字方可进行。在科学分级上,实行入户预检制,要求种植户烤一炉分一炉,保证烟叶等级纯正。

三是优质服务。在种植烟叶村派驻技术员,全程跟踪指导。印了2000余份生产关键环节指导要点,发放到烟农手中。举办了技术培训班,对烟叶生产重要环节技术进行培训。筹措资金40多万元,统一调回种子、农膜、地膜和100多吨专用肥、发放到烟农手中。同时降低种植户风险成本,由烤烟中心投资7.2万元,将全县的2727亩烟田全部投保,解决了烟农的后顾之忧。正因为该县烤烟中心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优质服务,烟农种植户积极性高涨。

吉昌镇小府村村民李俣董将在兰村新开垦的150亩耕地全部种植烟叶,收入达20余万元。

责任编辑:刘静

上一篇: 数字电影乐乡亲

 

下一篇: 魂系林果 造福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