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通讯员 王彦章)近年来,吉县深刻剖析新时期农村发展的矛盾和问题,顺应农村改革发展新形势和农民群众新要求,创新农村管理体制,探索符合实际情况的“三五”治村管理新模式,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理顺了群众情绪,规范了干部行为,不但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全省第一,而且村民的文化道德素养整体上明显提升。
“三五”治村模式,即“五会”(支委会、村代会、村委会、民事纠纷调解会、文明礼仪教化会)管村,“五方”(经办人、村理财小组、村支书、村主任、乡镇会计委托中心)管财,“五心”(良心、公心、责任心、敬畏心、感恩心)管人,核心就是要管好事、管好钱、管好人,促进农村有序发展,保证农村和谐稳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三五治村”模式推广以来,由点及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提升了村级工作的整体水平。“三五治村”模式探索建立一套村里的事党组织要引领,村民要知道、要参与、要做主、要监督、要满意的新的管理体制,不断提升村级工作整体水平,实现了加强党的领导、群众当家做主、依法办事三者的有机统一。成立民事纠纷调解会和文明礼仪教化会,对村级组织工作职能进行了补充和细化,形成了一个互相协作、互相配合的有机整体,有效地提高了村级工作的整体水平,使农村干部有更多的精力抓大事。吉昌镇上东村把一些文化、民调方面的事交给协会后,村“两委”集中精力带领群众发展苹果,推广技术,开拓市场,全村目前苹果面积达3000亩,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农户占到80%,20万元以上有26户。
二是营造良好村风民风。如何用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教化广大群众是农村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该县实行“五心”管人,教化群众有良心、有公心、有责任心、有敬畏心、有感恩心,传递爱党、爱国、爱集体、讲道德、讲文明、讲礼貌、遵纪守法、敬老爱幼、乐于奉献等优良品德。屯里镇把群众应享有的政策和应尽的义务编印了《文明公民手册》,发给每户村民;太度村文化会连续24年开展“九月九”好婆婆、好儿子、好媳妇等评选活动,形成深厚的孝老爱亲氛围,涌现出芦来柱等山西省道德模范。
三是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在“三五”治村中,吉县各村成立了民调会,调解干群、邻里、家庭等矛盾纠纷,及早发现、及早解决,不让这些矛盾纠纷成为影响稳定发展的不和谐因素。对于化解不了的,民调会也能教育群众按程序依法依规进行,逐级提交,逐级办理,达到了有序效果。太度村民调会在退休干部胡祖金的主持下,开展普法宣传,化解邻里矛盾,10余年来没有发生一起上访和刑事案件。实行“五方”管财后,农村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更加民主透明,群众更加信服。
“三五”治村使村干部的服务意识大大增强。窑渠村成立村民代理服务室,由村干部值班担任村民事务代理服务员,村民只需带上所办事项的资料到代理服务室登记,村干部全程负责村民的委托办理事项,为村民办好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真正实现了“群众动嘴,干部跑腿”的服务群众理念。
责任编辑:高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