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城多部门联合行动 确保夏收顺利推进

2013-06-06 08:23:23 来源:

6月5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芒种,“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就是农作物成熟的意思。进入芒种节气,我市南部多地小麦开始成熟了,农民开始了忙碌的夏收工作。

6月4日下午4时许,当我们的汽车驶入翼城县中卫乡木坂村时,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一望无际的金色麦田,伴随着微风吹过,麦浪滚滚好似波光粼粼的湖水。两台收割机正来回穿梭于田间如同两个张着大嘴的怪兽般,一会儿工夫就把麦子“吃得”干干净净。

今年61岁的李大妈正在排队等候收割机给自己家收麦子,李大妈告诉记者:“收割机是村里的农机合作社统一组织的,可是给我们家解决了很大的困难。我家有十来亩地,以前靠人力收麦子前前后后要十来天的时间,再拉回家,然后再脱粒,有时遇到下雨天来不及脱粒麦子就起芽了,磨出的面粉也不好吃。现在用收割机半天的时间都用不了,非常方便。可惜今年春天雨水少,尽管浇了两次地,麦子减产还是比较严重,每亩只能收200公斤左右,比往年少收150多公斤呢。”收割过后,农户丁永富正准备把一袋袋麦子用三轮车运回家,“我家劳力少,好在现在夏收夏种农机合作社都会组织机器作业,省时省力。我家的地离水源地近,去年冬天和今春各浇了一次水,每亩地大概能收250多公斤。”

农户口中的农机合作社是木坂村村民陈文贞在2007年联合一些有农机设备的村民一起成立的,现有收割机10台,老陈不仅是该合作社的社长,同时也是一位收割机机主,他告诉记者,自己的收割机是2008年夏收之前买的,当时享受了国补和省补的优惠政策,县里为扶持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又给了他15%的补贴。“这几年,国家的‘三农’政策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农民的日子也越过越甜了,今年我还承包了一百多亩地,搞机械化种植,咱也是现代化的新农民。”老陈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

“师傅,您一天能收多少亩地,‘收成’怎么样?”在休息的空当,记者和收割机机主朱森川聊了起来,他告诉记者:“现在一天大概能收80亩,每亩地50块钱。机器是两年前买的,当时花了77000块钱,国家补贴了30%,剩下的钱也早挣回来了。现在我们得赶快把村里的活干完,好去别的村子接着干。夏收就几天的工夫,得抓紧时间呐。”

随行的翼城县农机局局长郭银山说:“在夏收之前我们积极协调其他单位的工作,如与石油部门协商,要保证夏收农机作业用油保质、保量供应;把农机手的手机号码统一交给气象部门,以便气象部门及时为机手提供天气预报等气象信息;设立农机监理站,解决农机机主与农户纠纷。再过两三天的时间,我县的夏收工作将全面展开,农机部门定会全力做好服务工作,力保夏收顺利推进。”记者 李卫红

责任编辑:高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