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翼城县桥上镇党委、政府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深入开展了一场以“向脏、乱、差开战”为主要内容的环境整治大行动,突出抓好重点环节和长效机制,揭开了全民参与建设美丽新桥上的新的一页。
正视问题 重拳出击
“七沟八梁一面坡,洼洼疙瘩几十个。人口居住分散多,环境卫生真难做……”这是桥上群众中流传的一个小段子,意思不言而喻。
多年来,桥上镇受地理条件、经济基础、相关设施建设等因素影响,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尽管抓了多次但都出现反弹,“脏、乱、差”成为久治难愈的“沉疴”。垃圾乱扔、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贴乱画等现象依然存在;加之作为煤炭重镇,长期以来道路不堪负重,损坏严重;环卫车辆、垃圾池、填埋场等保洁设施设备短缺,形成了主街道比较好、小街小巷比较差的“面上光”现象。
今年春节一过,桥上镇党委、政府就多次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广泛征求全镇党员、群众意见建议,专题研究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制订出具体的短期、中期、长期工作方案和规划目标。从解决好“垃圾去处”的问题入手,根据人口数量、村庄分布等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规划、合理选址、统筹考虑,避免产生新的环境污染。
同时,他们还制定出台《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办法》,解决“垃圾处理”的问题。采取以村为单位,“统一收集、就地分类、妥善处理”的模式;对个别确实无法集中处理的偏远自然村,鼓励推行农家堆肥方式,就地处理垃圾,实现垃圾无害化消除、资源化利用。两个月的大规模清扫整治行动,全镇投入资金30余万元,配置垃圾清运车20辆,建成垃圾池35个,设置垃圾倾倒点15个、垃圾填埋场12处;出动人力1800人次,出动机械168台,清理垃圾18000余立方米,拆除乱搭乱建6处,清理乱贴乱画56处,清理排水渠4200米,清理道路两边杂草60公里,修建隔离墙近2300米,粉刷围墙24500平方米,绿化主次干道10公里,同时借阳煤企业东风,积极协调3条煤炭专用线与高速引线建设,实现桥上道路“对外大通畅、对内大循环”,彻底攻克环境卫生老难题。
齐抓共管 全民动员
这是一场动真格的行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打造“美丽乡村”整治活动在这个山区乡镇全面铺开。
桥上镇党委书记单建民介绍,全镇上下形成了一套立体式、连动式,相互配合、协调作战的环境整治联动体系。首先是构建了环境卫生整治的中枢:成立环境整治领导组进行督查指导,村里设立工作指导小组具体落实。领导组每周召开一次环境卫生整治通气会议,分解工作任务,制定整治目标,确定整治范围与重点,指出整治步骤与内容,研究解决暴露出来的共性问题和突出矛盾。特别是注重打造一支能够长期参与坚持的“正规军”:全镇11个行政村,均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保洁员管理办法》,对56名保洁员实行“六定四统一”制度,即定人员、定区域、定标准、定任务、定报酬、定奖惩,统一配备服装、工具,统一基本工资和考核标准,统一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统一配备垃圾收集车辆,建成了一支稳定精干的保洁员队伍。
“谁是环境卫生整治的主角和长期受益者?那就是我们的全体村民。”单建民说,如何引导农民当好“主人翁”成为这一活动成败与否的根本。笔者了解到:桥上镇从镇到村通过制定卫生公约、村规民约,发放倡议书,开展健康教育等多种方式,旨在增强农民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激发参与热情,引导农民自觉投身到建设美丽乡村的实践活动中。
标本兼治 长效管理
“治理脏、乱、差,不是权宜之计,不是装装门面,更不是一阵风,初一来十五就走,而是一项长期的惠民实事”。在庄里村指导工作的镇长侯文君这样说,在集中清理的基础上,镇上在研究治本之策上下大工夫,积极探索并建立健全了三项环境卫生整治的长效机制。一是投入保障机制,在县上环卫经费下拨一分不留的基础上,镇党委、政府设立专项环卫经费,拿出10万元用于环境卫生整治村级补助。同时,坚持“谁污染、谁付费,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动员企业、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环境保护,吸纳一部分社会资金。阳煤集团华泓、下交和汇嵘煤业不仅提供人力、资金支持,还出动大型铲车50辆次,帮助清运村中垃圾1800余方。二是考核奖惩机制。镇党委把环境卫生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领导组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各村整治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实行一月镇村干部一观摩评比,一季党代表、人大代表一视察。各村也结合实际制定具体考核办法。三是网格化管理机制。镇村划分网格化管理责任区,实行镇干部包村蹲点制、村干部包区域把关制,确保达到“整治一片、巩固一片、保持一片”的目的。如庄里村落实党员干部责任制,建立网格化管理模式,每名村干部负责5名党员,每名党员负责8户-10户村民,这样全村7名干部、35余名党员就将全村310户村民划分为35个网格,每个网格设为一个小卫生区,设立标志,表明负责人。在网格之间展开竞争评比,将干部、党员包联情况和评比结果予“双公示”,促使全村村民积极投身到环境卫生大整治中。
如今的桥上,全镇上下全民动员、全民参与,共同维护农村环境的整治成效和美丽乡村的长效管护,全力营造清新、整洁、文明、和谐的农村人居新环境,真正实现全民共享,着力将桥上镇打造成最美丽的乡村。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