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马农村土地流转助力现代农业发展

2013-07-09 08:06:41 来源:

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杨琦 侯映坤)“这是我们村通过流转土地建立的侯马丰园有机蔬菜专业合作社,占地300亩,可解决村里30余人就业。”站在侯马市观庄村口,该村村委会主任史羽兴致勃勃地向记者介绍了起来。据了解,自2006年开始,该村已有效流转土地1300余亩,连续发展了侯马盛达养殖有限公司、荷乡园莲菜种植基地等多个规模化经营基地,解决了村里100多人的劳动就业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前农村土地过分分散到一家一户,只能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难以实现农民增收的目标。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寻求农业发展新的“突破口”,近年来,侯马市把土地流转作为城镇经济发展在农村的主要抓手,在保持土地所有权性质不变,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依法有序地开展土地流转工作。积极鼓励农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主体发展建设农产品基地。使农业经营形式由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向规模经营转变,农业种植结构由传统农业向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转变,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变,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为促进土地流转工作的顺利进行,该市要求领导干部带头搞土地流转,建立机关干部示范田,每位责任干部承包2亩地,用于种植各种农产品,最后通过试验比较,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的品种推荐给其他基地使用,目前,干部示范田总面积已达145亩。

土地流转不仅使侯马市的规模农业迅速发展起来,同时也让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2010年,我将家里的3亩地以每年2000元的价格流转给公司后,被返聘搞蔬菜种植,每个月的工资有2400元。以前,这3亩地年收入不到3000元,如今,一年能稳赚3万元。”在侯马宝坤农产品种植有限公司的大棚前,该市张村街道办事处西里村的村民李麦宗谈起了土地流转后给他带来的实惠。记者了解到,该公司共占用西里村230亩的流转土地搞农产品种植,目前已建成大棚23栋,长期雇用村民50人,忙时雇用的村民多达百人。36岁的村民张小芳,因为家里有小孩,在土地流转后顾不上出去打工,也被返聘到该公司,每天工作8个小时,月工资1800元,她高兴地告诉记者:“土地流转后,丈夫就出去打工了,我在这里工作下班后还能照顾到家里和孩子,这几天高温,公司还给放假,工资照发。”

西里村的情况,只是侯马市通过土地流转发展现代农业中的一个缩影。据了解,侯马市共有耕地12万亩,其中基本农田8.5万亩,该市制订了1年流转2万亩,5年时间全市85%的耕地进行流转的规划,今年每个乡将完成现有土地20%的流转。截止7月1日,该市已累计流转土地34004亩,涉及到全市的所有乡镇。

责任编辑: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