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12 09:25:25 来源:
临汾新闻网讯(记者刘静 范韶华)盛夏时节,记者在洪洞县万安镇曹家庄温室大棚基地、曲亭镇东张村节水莲菜基地、汾西县永安镇太阳山肉鸡养殖基地采访时看到,一座座银白色的塑料大棚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莲池中翠绿涌动,荷叶舒展开绿油油的叶片,荷花清香怡人,莲蓬随风摇曳;一座座现代化的规模肉鸡养殖场如雨后春笋般建成。所有这些,都是我市实施亚行贷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所取得的骄人成果。
亚行贷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独立承贷的规模最大的外资农业项目,也是我省扶贫领域利用外资的一项重大工程。临汾作为全省5个项目市之一,承贷资金数额最大,涉及项目区域最广。我市项目建设基本投资3.37亿元,其中利用亚行贷款1.89亿元,政府配套5089.64万元,涉及隰县、汾西、永和、大宁、洪洞等8个县(市、区)。
该项目从2010年7月启动实施以来,市、县两级把项目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坚持“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标准、工程高质量、项目高效益”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强化规范管理,高标准、高质量地推进亚行贷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加强组织领导,创新管理模式。亚行贷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是我市农业利用外资的一个重大项目,也是临汾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骨干支撑项目。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特别是市政府分管领导,亲自过问项目建设情况,专题听取市项目办关于项目进展工作汇报,安排规划布局,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市项目办、国际局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使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规范有序,从而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在项目的管理上,永和县积极探索,开创了县项目办、国际局联合办公,共同管理的新模式,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加快了项目工程建设和提款报账的进度。
提高建设标准,创新建设模式。在组织实施亚行贷款项目建设中,我市按照园区化的思路、工业化的理念组织农户进行建设,引导农业生产发展走向更高的层次。在项目建设方式上,洪洞县通过招投标方式专门聘请了日光温室专业队进行统一建棚,既保证了建棚质量,又加快了工程建设进度。汾西县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实施的肉鸡项目采取“合作共建”的方式推动项目建设,即采取公司建设鸡舍、农户租赁经营的方式,这样既解决了农户筹资能力不足的难题,又使公司有了可靠的生产基地,实现了项目建设、公司、农户的三赢。在项目监管上,我市除了项目办的正常工程监管,还引入了村民代表组织监管,从而有效保证了项目建设的高标准、高质量。
严格项目程序,规范操作管理。从项目启动实施到现在,我市始终严格按照省项目管理办法和亚行的相关规定规范操作,从项目的组织实施到项目的监测评价,再到最终项目的验收报账,不仅在技术上有严格科学的标准,做到操作规范,而且配备了专门人员从事相关管理和监测工作,并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认真执行。特别是在计划管理、工程验收、提款报账、监测评价等关键环节严格执行,实现了管理的公开化、制度化、规范化。在农户选择上积极推行项目公示制,充分尊重农户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决策权,既宣传了亚行贷款项目,又便于群众监督。在资金管理上我们实行“三专管理”,即项目资金的专账核算、专人管理、专款专用,确保了资金规范运行。
截至目前,我市申请亚行贷款1.16亿元,回补资金8184万元,已完成基本投资2.76亿元。通过亚行贷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我市建设了一大批良种养殖基地和特色优势农业基地,带动了项目区农、林、牧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协调发展,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近千个贫困村的1.4万余农户搭建了脱贫致富的生产平台,每年实现农民增收7000余万元。同时,辐射带动2万余农户建立了1000多个专业合作社,促进了全市“龙头企业+农户(合作社)+基地+科学技术”的特色经济产业发展,进一步推动我市农业逐步走上了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的轨道,为壮大农村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日前,全省亚行项目产业基地建设示范观摩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对我市实施亚行贷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的经验和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并在全省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