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06 08:09:47 来源:
“采用滴灌节水技术,挂果后每亩果园可增产500公斤,可使果农增收1000余元。”在汾西县团柏乡“双千亩”有机水果科普示范园区建设工地上,高寒农牧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刘耀山欣喜地告诉记者。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无偿补助梨树苗款政策的推动下,汾西县团柏乡采取“园区+农户”产业化运作模式,有效改变了农户传统耕作观念,用科技照亮致富路,用科普搭起农民致富金桥,使玉露香梨成为该乡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农民调产的主导产业。截至2012年底,该乡水果面积从最初的100多亩发展到2000亩,其中1200亩有机水果园区通过有机认证。园区涉及到该乡柴洼庄村、羊反、上团柏、茶房村4村,共计1194户,4432口人,耕地9810亩。
“双千亩”有机水果科普示范园区由该县高寒农牧专业合作社负责实施。从2010年至今,高寒农牧专业合作社先后投入220万元建设了4.5米宽的果园田间路硬化8公里、投入50万实施了2000亩有机生物肥建设项目、投入20万元安装2000亩梨园太阳能杀虫灯500盏、投资230万元新建配套机井20眼,并整修了园区排洪沟。
园区每年都要聘请专家、教授和技术人员到园区开展技术培训。2012年冬,他们聘请山西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郭黄平教授讲解梨树栽植及修剪知识,争取使每个果农都掌握栽植、套袋、疏花、疏果简单技术2项-5项,同时,鼓励引导村民订阅了《山西果农报》《山西果树》等报刊杂志。截至2012年底,累计培育科技示范户50户、科技带头人184人、技术骨干20多名,受训人数达5200人次以上,开展科普讲座6次;组织参加大型科普活动13次,发放宣传单12000份、挂图900幅。今年园区还准备组织部分骨干赴山西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学习培训。
2010年由山西省科协、汾西县教育科技局牵头,通过与山西省果树研究所的广泛沟通和联合考察后,园区引进了“玉露香梨”及“红玛瑙”樱桃品种。2012年推广了既能给树体节能,又能给果园节水的“大改型”新技术,一次性把原来的100多亩“纺锤型”密植林改为“高光型”,取得了延长果园经济寿命20年以上、亩收入增加1000元以上的技术经济成果。他们还推广了“果园生草”新技术,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减少了水分蒸发,实现了生态平衡,亩收入增加300元以上。截至2012年底该村已建成800亩标准化无性系良种果园。通过示范、辐射带动,羊反、上团柏、茶房新增良种果园1200亩,共计2000亩,已发展成为团柏乡乃至汾西县有机水果示范园区。
同时,该园区大力发展“畜-沼-果”循环经济,使全村家家户户园子里干净卫生。他们还大力发展安装生物杀虫灯,尽量减少果园对农药的过度依赖,降低水果残留农药的含量。在科普阵地上,园区建立了科普惠农服务站,常年为果农提供农药、化肥、科技、信息等服务。此外,该园还建立了30平方米的科普活动室,购置了由山西省科协编印的《身边科学365问》等3000多册科技图书及20余套课桌椅,供果农闲时阅读和培训。(记者杨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