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笔者从家住曲沃县曲村镇下坞村的郑亚辉电话中得知,他和侄女郑平在郑月巴老人的精心指导下,历时一个月,创作出了“悯农”8米长卷。近日,他将把此卷报送给中央文明办。得此消息,笔者格外欣喜,急忙驱车赶往下坞村的郑家工艺美术社。
郑月巴老人和他的儿子郑亚辉、孙女郑平,兴致勃勃地展开那幅长卷,笔者逐图欣赏。这幅长卷内容表达的是“悯农”主题,从棉花的选种、拌种、整地、播种、间苗、锄草、打掐、灌溉、除虫、采摘、晾晒、轧花、弹花、搓卷、纺花、拐线,缠穗、合线、穿瑟、浆线、刷线、织布、染色、裁剪、缝衣、熨贴制成多达26道工序。一道工序一幅图案,色泽鲜艳,构思新颖,条线朴茁优美,极富有时代生活气息。
郑月巴老人向笔者介绍说,一个月前,他一家四代人应邀到中央文明办汇报展示“五大系列”民艺成果时,中央文明办专职副主任王世明给他提了个创意:千针万线一袭衣。告喻富裕起来的今人,不忘一丝一缕之艰辛、一粥一饭之不易。回村后,郑月巴老人深思熟虑回忆棉花从种到制成衣服的各种环节,指导儿子和孙女用艺术剪纸的表现形式精心创作,几经呕心沥血终于完成。
郑亚辉指着长卷深有感触地说:“从棉花籽的选种到制成衣服的艰辛过程,不仅‘80后’的郑平不懂,就连我也知之甚少。譬如搓卷、缠穗、拐线、浆线、穿瑟以及织布时用的工具都是什么样子,我都没有见过,通过这次构图创作,我才真切理解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深刻含义。”(通讯员 上官建国)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