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的秋天,走进翼城县王庄乡弃里村,处处是诗人笔下“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的景色。
在核桃园里,一片繁忙景象。男人们拿着长杆子打核桃,妇女们围坐在小山似的核桃堆旁欢快地剥着青绿色的核桃皮。
村内大大小小的车辆载满了一袋袋核桃。来自临汾、太原、运城等地的客商正在热火朝天地忙着收购。“我连续7年来弃里村拉核桃了,这的核桃皮薄肉多、味清香、果漂亮,深受市民的喜爱,特别好销售。每年自青皮核桃到脱皮后的干货,我们一直来拉。”临汾的客商兰志宏一边把着秤,一边与我们说着。
弃里村位于二峰山的脚下,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特别适合发展农林产业,该村历届“两委”班子按照产业富村的战略,依托当地农林资源优势,多年来坚持发展核桃产业不动摇,带动老百姓念起了核桃致富经。
弃里有多年的核桃种植史,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种植核桃树1000余亩,形成了千亩万株的规模核桃种植示范园。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村里逐步加大力度发展核桃产业,利用原有的基础种植良种核桃,免费给农户发放核桃苗木,一些群众开始在房前屋后耕地里种植核桃树。
村委会主任董双林介绍:“最初的时候,村民嫌种地时麻烦,时不时毁坏核桃苗,后来,村里农户看到核桃挂果后的经济效益非常好,纷纷在自家地里种,不再砍核桃树了。”谈到核桃产业的发展,他的眼睛闪着亮光:“除去固有的1000亩老核桃园是一亩地10棵树,后来新增加的1800亩的核桃树,一亩30棵,一棵按年收入100元计算,一年仅新种植的核桃就能给村里带来540万元的收入,随着树龄的增长,管理技术的提高,核桃产量的增加,全村的收入会进一步提高。”依靠多年核桃树栽培管理的基础,该村种下的核桃树已果实累累。笔者在田间地头看到,核桃树下各种农作物间套作形成的独特农耕模式彰显魅力,玉米、土豆、豆类等各种农作物间套作复合栽培,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与可持续发展,并形成整套的技术体系。
核桃技术员董文全说:“以前只靠卖核桃赚钱,现在,村民大多掌握了育苗、嫁接、培育等成套的核桃管理技术,村里不仅组建了核桃嫁接队到外村指导嫁接,另外还培育优质核桃芽出售,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拦住下地回来的村民,笔者和他们聊起了核桃。一谈到核桃种植,他们忘记了劳累,七嘴八舌地说:“今年这片林子已经开始挂果,按照现在的价格,过几年进入盛产后每亩收入应该在5000元以上。”“这几天,常有人找上门来收购我的核桃,不过我对价钱还不满意。我的核桃皮薄、个大,我一点都不担心销路。“如今,科学技术使核桃品质、产量越来越高,价格也一年比一年好了,核桃树真正成了我们农民的摇钱树啊!”“尽管今年有倒春寒的原因影响核桃产量,但是在气候适宜时,经济效益还是非常可观的。”“我们种的核桃,薄脆皮儿,不夹仁儿,用手攥两个,轻轻一捏就开。”在与他们谈话中,能明显感觉到村民的喜悦心情。
弃里核桃种植发展到现在,全村4000亩耕地核桃种植就达到2800亩,已经成为村民发家致富的主导产业。
村党支部书记吉保生介绍,弃里村总结形成的传统核桃栽培技术,全面实施科学栽培管理,使核桃树提前进入盛果期。同时,将大念核桃经,利用村里核桃树多、品质好的优势,准备成立核桃加工公司,加工成核桃仁,能增值40%以上。
通讯员 宋榜娟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