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富了里村人

2014-08-22 09:20:31 来源:

图为客商在园区收购葡萄

       开车出临汾沿霍侯一级路往南,进入曲沃界后行驶约十余分钟,右拐西行便可来到曲沃县里村镇里村万亩红提葡萄采摘园。

 

还没进村,巨大的葡萄造型的门楼首先映入眼帘,让人感觉到了葡萄丰收的气息。车行数百米,映入眼帘的是成片成片的葡萄园,硕果满枝、饱满鲜嫩的串串红提让人垂涎欲滴,阵阵果香惹人醉。

行走在万亩红提葡萄园,尝着香甜的葡萄,看着果农喜悦的笑脸,听着果农们谈论靠种葡萄增收致富的故事,由衷地感受到葡萄产业给当地农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里村果农信全胜有着十几年种植葡萄的经验,他家有8亩多葡萄园,凭借科学的管护,他家的收入连年增加。“今年,我家的2亩多‘维多利亚’早熟葡萄卖了1.2万元。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来看,其余的6亩红提葡萄还能收入6万余元。”信全胜对葡萄前景充满期待的同时,略带忧愁,“前段时间的连续降雨导致了地里的部分红提葡萄出现烂果,我们正在按照专家的建议抓紧时间摘除裂果、烂果,希望今年的收成不要因此受到太大影响。”

里村镇素有“三晋红提第一镇”的美誉,主要以种植红提葡萄为主,是全县乃至全市发展红提最早、面积最大、效益最好的乡镇。据了解,里村镇种植红提葡萄有20年的历史。多年来,在曲沃县委、县政府及镇党委、政府及果业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该镇红提产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尤其是近几年,该镇按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标准,对红提园区进行了高起点的规划和投入。按正常年景计算,红提葡萄平均亩产2500公斤,按目前市场价格7元/公斤计,亩均收入可达17500元。

多年来,为了促进果农增收,曲沃县各级各部门科学规划,加大投入,积极采取措施助推葡萄产业发展。一是推行新技术,推广新品种。突破里村葡萄档次低、产量小、品质差的瓶颈,采取组织培训、现金补贴的方式,大力推行了V型架、β砧木、土壤改良技术,引进了矢富罗莎、碧玉无核、夏黑、黑巴拉多、夏至红等高效益、高品质、高档次的新品种10万余株。二是提升服务,提高效益。规划建设了占地500亩的设施葡萄示范园,首次在省内规模引进设施葡萄。三是成立专事葡萄管理的园区管委会、党支部,聘请专家和农艺师担任技术指导,改善配套设施。特别是新上设施葡萄,实现了早熟、提质、减害、防冻,亩均效益可达30000元,成为里村果农收入翻番目标的强力助推器。

为了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2006年,镇上成立了曲沃县果丰葡萄合作社,为广大葡萄种植户提供“五个统一”服务。“五个统一”,即一是统一购买、供应生产资料,社员生产所需的化肥、农药、果袋、包装箱等均由合作社统一购买和定做;二是统一开展技术服务,执行统一的技术标准,提高社员种植生产技能。合作社常年专门聘请专家和技术人员作为技术指导,制定统一的生产规程;三是统一产品销售价格,根据当年的市场营销行情要求社员统一葡萄产品销售的最低价格;四是统一搭建融资平台,合作社统一与金融部门加强沟通、协调,拓宽社员融资渠道,解决社员扩大再生产及科技投入等所需资金;五是统一品牌和包装,统一使用“果丰”商标的包装盒。对社员装箱销售的葡萄,要求社员剔除影响产品品质的不合格葡萄。由合作社集中发货,统一销售。如今的红提葡萄园已成为当地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支柱产业,实现了规模效益的新跨越。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合作社的努力下,该社已发展社员120户,红提面积已发展到7000余亩,年可提供商品果750万公斤以上,仅红提葡萄一项经济收入达5000余万元左右,亩效益接近1万元,仅葡萄一项全镇人均收入2700元左右。在合作社的引导下,众多果农靠着葡萄园实现自己的致富梦。果农张天祥种植红提葡萄13亩、“维多利亚”葡萄5亩,去年,他靠卖葡萄收入了17万元,他逢人便说:“近几年靠种葡萄发家致富,收入挺不错,真是做梦都想不到的事啊!”      记者 田青松 实习生 王婧 曹蓉蓉文/图

责任编辑:柏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