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积极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

2013-10-25 09:42:15 来源:

临汾新闻网讯(通讯员 冯磊 冯三平)去年以来,永和县农机中心将玉米保护性耕作作为农机化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全县2个乡镇10个村设立推广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基地,实施面积7000亩,培肥了地力,解决了秸秆焚烧问题,经济效益与生态效应明显,得到当地百姓的好评。

创新“四加一”培训宣传新模式,提高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效率。该中心实施“四加一”培训计划,在示范区的核心村,以村为单位,每个农户发一份教材,发一份宣传图册;每个村上一堂课,举办一个机具演示会,重点培养扶持一名农机大户。分别到桑壁、交口、坡头等3个乡镇、村举办培训班;发放《保护性耕作技术》宣传图册;邀请保护性耕作专家讲课。

组织当地干部群众现场观摩保护性耕作玉米长势。通过玉米增产和节本增效的事实,宣传领导、说服机手、示范群众,达到了示范一点带动一片的目的。

创新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提升保护性耕作技术水平。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就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在实际操作中,有严格的要求。玉米收获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包含三个环节:玉米机收是前提,必须先行;机械化秸秆还田是基础;免(少)耕播种是重点,三者缺一不可。玉米一年一作区实施该技术的技术路线主要包括:(1)玉米人工摘穗(秸秆直立)—秸秆还田机粉碎—机械深松(每3年一次)—秸秆切抛还田—玉米免(少)耕施肥播种机播种—玉米田间管理。(2)玉米联合收获(秸秆切碎)—机械深松(每3年一次)—玉米免(少)耕播种机播种—玉米田间管理,目前采用的机具主要包括:动力机械、深松机、秸秆(切碎)还田机,免耕施肥播种机、旋耕机、穴播机等。为确保操作合乎要求,该中心在春播期间,对玉米免耕播种机械进行了改进,在播种深度、播量、播速等技术细节上都进行了科学改造。随着技术模式的成熟、机具改进和机手操作技术的不断提高,玉米免耕播种作业质量得到普遍提升。

创新运行机制,为加快推进保护性耕作注入新的活力。通过购机补贴和作业补贴,调动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的购机热情和参与保护性耕作的积极性,引导农民和机手实行市场化运作,通过社会化服务让农机手增加收入,扩大作业面积。培养了郑宪文、冯金林、冯春生等一批热心保护性耕作的带头人。今年,全县新购30马力以上轮式拖拉机61台、旋耕机70台、玉米免耕播种机29台,免耕播种万余亩,作业收入达40多万元。

通过实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节本增效效果明显。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可降低机械作业成本17%以上,提高化肥利用率20%;全县保护性耕作地块玉米平均单产550公斤/亩,平均增产55公斤。实施保护性耕作旱地综合经济效益每亩增加100元。二是耕地质量大幅提高。根据2012年、2013年连续两年田间观察和监测,保护性耕作地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从田间观察可以得出保护性耕作培肥土壤的效果已初步显现。三是生态环境效益显著。通过实施保护性耕作,减少了秸秆焚烧,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