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记者郑轲)时下正是红提葡萄成熟的季节,近日,记者走进已有14年发展历史的尧都区土门镇亢村千亩红提葡萄种植基地,只见枝条上一串串果实累累,红提葡萄紫中泛红、香味扑鼻,令人垂涎欲滴。在亢村,10户就有9户半村民从事葡萄种植,红提葡萄生产是尧都区土门镇的主导产业,也是尧都区的十大重点调产项目之一。土门镇依托这一产业优势,大打红提葡萄品牌,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农业调产之路。
“村中耕地大多面朝南和面朝东,且为半山地气候,满足红提种植、生长的自然条件。这里的红提葡萄风味极佳,种植出的红提葡萄粒大皮薄,口味甘甜,深受消费者青睐。而红提产业也成为这里村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该村村委会主任苏燃说,通过种植红提葡萄,村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村中成立了3个合作社,发展最好的有三四十户加入,邀请四川国光技术人员过来手把手教管护,包括打药、施肥、浇水等各方面管理。比如像苏燃合作社,购买了制冷设备,冷库有一百多平方,能存储500多斤,便于客户外运,销售这方面有太原的、云南的、广州的客户,一年一亩地好的时候能卖一万元左右,整个村里每年收入约500万元左右。
亢村依托丰富的光、热、水、土等自然资源优势,通过奖补形式鼓励村里的能人大户流转土地,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每一份闲置土地。如今,亢村在千亩红提葡萄种植基地的基础上,又流转土地500多亩,规模化种植不仅合理利用了土地,而且还调动了村里的闲散劳动力,带动全村人共同致富。村里在大力发展红提葡萄种植产业的同时,还强化品牌意识,以葡萄产业为龙头,走“走出去,迎进来”的路子,引进先进技术管理,全面提高种植户的科技管护水平,初步形成了种植——贮藏——销售——加工为一体的产业化模式。
在尧都区政府引导下,由葡萄种植户自发成立了葡萄协会以及农业专业合作社,由协会统一负责技术等各项服务,使科技服务网络化,从而完善了红提葡萄种植、技术培训、营销产业的链条,该村种植的红提葡萄大多远销太原、河南、广州等地。
如今,红提葡萄不仅成为亢村,也成为土门镇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金果果”。村民林希珍说:“我每天剪葡萄都能挣50元到60元,现在也不打麻将了。”土门镇现有红提葡萄生产基地一万一千余亩,生产的优质、无公害“土门”红提葡萄已远销成都、绵阳、长春、广州、汕头、武汉、西宁、呼和浩特、郑州等地,并转销至新、马、泰,深受果商的欢迎。
下一步土门镇将围绕红提葡萄这一主导产业,带动包装彩印、红提葡萄深加工等产业发展,还将着力发展红提葡萄旅游观光产业,建立农家乐旅游点、农业观光采摘园等。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