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通讯员 刘斌 卫彦宏)为切实改善和解决农村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不断加快构建和谐蒲县步伐,蒲县县委、县政府以“惠及百姓、恩泽子孙”为目的,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多渠道筹资,多形式实施,建立和完善农村困难群众住房解困机制,逐步实现了农村困难群众住有所居。今年,该县农村危房改造任务500户,涉及到全县8个乡镇,65个村委,144个自然村。截至目前,已完成500户的分解工作,列入建筑节能改造户200户,已开工440户,全部完成改造工作440户。预计11月份对全县农村危房改造户竣工验收,争取年底完成全部改造任务。
该县把解困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与村庄整治、土地整理、村庄绿化结合起来,优先考虑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困难群众住房问题。按照新农村建设规划要求,结合移民搬迁、残疾人住房改造、农村困难群众的意愿,采取新建、改建、修缮、置换或其他方式,稳步实施,强力推进。解困标准严格按照建筑面积按困难群众户籍人口确定,一般控制在40—60平方米之间;修缮住房的,按现有住房面积修缮;置换住房的,参照新建住房的面积标准掌握。质量标准以改变房屋院落面貌、消除房屋隐患为前提,确保农村困难群众住房“安全、实用、经济”。补助标准由县解决农村困难群众住房领导组办公室,根据县域实际,按照新建、改建、修缮、置换等情况和人口多少、面积大小的不同,具体测算确定。在解困方式上,该县坚持个人自筹与政府补助相结合,多方面多渠道筹集解困资金;坚持旧房利用与新房建设相结合,多方式多手段推进解困工作;坚持统一组织建设维修与住户自行修缮相结合,多途径多方式完成解困任务。同时,该县坚持试点先行、典型带动,积极探索推动政府、企业、村民共建模式,着力改善农村人居条件,提升新农村社区功能,完善农村社区配套,丰富公共服务内容,使全县农村面貌大为改善,涌现出刘家山移民搬迁、张河川旧村改造、阳湾村还迁安居等一批惠民工程,为加快改善农村人居条件积累了宝贵经验。为保证解困工作的公平公正,该县对需求危房改造的群众提交的个人申请进行评议公示、审查公示、核准上报、组织实施等程序,明确改造任务后,立即下发实施方案,报县住建局备案。在1个月内,将改造任务落实到村、户,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农户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内容的录入工作,并全面开工建设。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