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范韶华 杨文婷) 记者从2月6日召开的全市定点扶贫暨领导干部包村增收工作年终考核汇报会上获悉:2014年以来,我市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建立长效机制、坚持领导带头、狠抓项目落实、创新帮扶方式,在全市深入开展机关单位定点扶贫及领导干部包村增收工作,推动农村发展中实现了“三个转变”:生产方式正在由一家一户的小农耕作经济向现代化、集约化大农业经济进行转变,劳动方式正在由分散单个劳动向集体有组织劳动进行转变,生活方式正在由传统方式向现代文明方式进行转变,全市定点扶贫和领导干部包村增收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定点扶贫工作中,市、县两级扶贫工作队通过建立精准扶贫机制、坚持领导干部亲自参与包村增收、狠抓项目落地生根、创新各种帮扶措施,充分发挥各自部门优势,带着感情包扶,积极出主意、想办法、跑项目,实实在在投入,积极引导村里发展生产,努力加快群众脱贫致富步伐。他们不仅仅是只着眼于筹多少钱到贫困农户手中,解决贫困农户的一时困难,而是着眼于通过帮扶项目让当地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基础设施,让贫困农户和受扶村今后能进行生产自救,因地制宜发展现代新型农业,逐步改变各队帮扶县相对落后的传统农业区及农民闭关自守的落后经营理念,为农村走上富裕道路奠定了基础。2014年,市直157支、县直841支工作队3717名工作队员,共帮扶998个贫困村,开展定点帮扶活动4173次,制定村级发展规划1027个,落实帮扶项目273个,现场办公2456次,帮助上项目198个,共投入7885万元,惠及17个县(市、区)20余万户、72万余人。
在包村增收活动中,31个厅级领导全部参与住村联户活动,深入包扶村,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并制定详细的工作规划,认真落实帮扶项目。全市82个考核单位,主要负责人都驻村联户积极开展干部下乡驻村活动。17个县(市、区)开展包村增收活动情况普遍良好,县委、县政府班子成员,人大政协负责人,乡镇党政负责人全都参与驻村联户且活动开展扎实有效。全市驻村干部2119人,市县乡三级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驻村领导干部共662个;累计驻村6213天,平均每位干部驻村10天以上;围绕“一村一品”等内容,开展帮扶活动3000多次,制定村级发展规划1800个,新上帮扶项目1210个,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87亿元,累计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办实事2860个。2014年全市干部下乡驻村所包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幅度15%。通过干部下乡驻村包村,一方面更快捷、更有效地整合各种资源,促进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另一方面通过面对面与群众接触、一对一帮老乡办事,起到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历练干部、改进作风的效果,符合农村实际,深受群众欢迎。
责任编辑:柏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