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口夺食 颗粒归仓
临汾新闻网讯 一片片麦田满目金黄,一台台机械在麦地里来回穿梭,金灿灿的麦浪在收割机下翻滚……“三夏”时节的平阳大地,麦浪滚滚,麦香阵阵,到处呈现出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我市高度重视“三夏”工作,结合实际,采取强有力措施,协调联动、紧密配合,强化服务,全力以赴,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扎实的行动投入夏收、夏种、夏管工作,确保小麦丰产丰收、颗粒归仓,为全年粮食和农业生产奠定良好基础。
本版主持人
全市集结7万台“铁牛”鏖战“三夏”
●截至6月15日,全市累计完成小麦收获面积183余万亩,占小麦播种面积317万亩的57%以上
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范韶华 实习生 曹蓉蓉) 当前,随着全国小麦主产区麦收工作的全面展开,全市紧张的夏收、夏种、夏管“三夏”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记者从市农机局了解到:截至6月15日,全市累计完成小麦收获面积183余万亩,占小麦播种面积317万亩的57%以上,其中小麦机收面积176余万亩,占已收获面积的96%以上,完成复播秋粮57余万亩,全市农业机械供需平衡,农业生产稳步推进。
今年全市小麦播种面积约为317万亩,预计机收面积将达到300余万亩,机收率将达到95%以上。自6月6日开镰以来,全市先后共有近300名工作人员和科技人员深入农业生产一线,服务、指导“三夏”农机跨区作业工作。市农机部门在组织全市4000余台小麦联合收割机和1500余台小型割晒机开展作业的同时,积极接待外援联合收割机500余台,确保小麦机收任务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为将“丰收在望”转变为“丰收到手”,全面做好机械化抢收、抢种的各项组织服务工作,市农机部门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采取有力措施,精心组织、全力以赴,力保丰产丰收。全市平川7县、浮山、乡宁等9个小麦主产县分别组建了一支应急救援分队,共计155台机车,一旦遇到灾害性天气发生,将迅速有序投入到抗灾减灾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减少粮食生产损失。各县级农机管理部门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和一车一证的工作原则,及时为参加跨区机收作业的机车免费发放了《农机跨区作业证》。通过公布热线服务电话、提供作业短信信息和在主要交通沿线设立“小麦机收和跨区作业服务接待站”的方式,为作业机车提供信息咨询、技术指导、物资供应和机车调度等服务。与此同时,市、县两级农机部门积极加强同有关职能部门的联系沟通和协作配合,为全面做好信息交流、机车调度、平衡供需等组织协调和服务工作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三夏”农机跨区作业工作顺利进行。
开展农机跨区作业是大幅度提升劳动生产率、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举措,也是切实提高农业机械使用率、延长机械作业时间、拓宽农机服务领域的根本要求。多年来,在全市农机部门的积极努力下,农机跨区作业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科学的管理模式,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夏”期间,在做好小麦机收工作的同时,农机部门积极组织农业机械积极开展秋粮复播工作,进一步加大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精少量播种等农机节本增效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今年全市玉米播种机械保有量为7095台,完全能够满足复播需求,预计全市将完成复播秋粮面积200万亩以上,机播率达到70%以上。今年全市参加小麦机收、秋粮复播、深松整地、秸秆还田的农业机械、运输机械将达到7万余台,农机化在农业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日益凸显。
尧都区上下联动确保小麦颗粒归仓
临汾新闻网讯 连日来,尧都区采取多项措施,上下联动,确保小麦及时收获、颗粒归仓。
该区一是加强领导。该区成立“三夏”指挥部和4个分指挥部,统一组织协调全区夏收工作;二是加强机车的管理和合理调配。鼓励和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农机经纪人等牵头组织跨区作业队,组织起来进入市场,降低作业成本和风险,提高跨区作业效益;三是杜绝油路碾麦。严禁在国道、省道和县乡道及主干道上碾场晒粮,彻底杜绝上路碾麦晒麦的现象,要做到责任到位、巡逻队到位、奖罚到位,严格要求;一经发现严肃处理;四是做好夏收安全防火工作。要求各乡镇要与各村签订夏收安全责任书,层层落实夏收安全责任。消防、公安、农机、供电、农业部门要立足职能,全力以赴,服务三夏;五是齐抓共管,共同参战。农机部门发挥协调作用,有效组织大型收割机跨乡镇作业。公安、交警部门在主要路段进行巡逻检查,打击车匪路霸,确保夏收机械畅通无阻。消防部门做好夏收防火工作,严格检查,消除事故隐患,杜绝一切火灾事故。供电部门保证夏收期间的电力正常安全供应。石油部门保证供应优质燃油,确保“三夏”农用柴油足量供应。环保部门严格排查,重点监控,依法打击焚烧麦茬现象。气象部门加强天气预报工作,全力做好防雹减灾工作。(王艳芳)
机声隆隆麦收忙
临汾新闻网讯 五黄六月,龙口夺食。连日来,我市广大农民朋友抢抓天气晴好的有利时机,抢收抢种、快收快打、应收尽收,全力奋战“三夏”,确保小麦颗粒归仓。左图为襄汾县邓庄镇贾庄村麦收现场。下图为联合收割机正在洪洞县曲亭镇曲亭村麦田进行机收作业。
记者 郑远飞 范韶华 摄
霍州:小麦收获面积逾8万亩
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范韶华) “三夏”以来,霍州市充分发挥机械收割的主力军作用,加快抢收抢种进度,全力以赴奋战“三夏”,确保小麦及时收获、颗粒归仓。截至6月15日,该市已完成小麦收获面积8余万亩。
“三夏”时节,在霍州市乡村的田间地头,老远就听到轰轰隆隆的机器轰鸣声,放眼望去,一片片麦田满目金黄,一台台机械在麦地里来回穿梭,金灿灿的麦浪在收割机下翻滚……处处呈现出抢时收麦、播种玉米的繁忙景象。
落实服务措施,强化协调联动。该市及时召开“三夏”生产工作会议,从上到下建立了责任制,层层落实责任。农机部门千方百计为跨区联合收割机提供优质服务,及时协调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同时联合交警、交通等部门整顿交通秩序,确保作业机械交通畅通,打击阻挠农机跨区作业行为。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通过电视台、广播电台等渠道,加强服务力度,及早掌握作业市场供需情况,无偿为广大农民、机手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
抽调专门力量,深入田间地头。对夏收机车所需情况进行了解、调配,积极帮助收割机具解决机收过程中存在的设备故障,并对机车驾驶操作人员在收割过程中提供技术指导。充分发挥当地农机合作社和跨区作业机在机收作业中主力军作用,积极协调农机合作社与农户签订订单,加快抢收抢种进度,做到快收快打、应收尽收。
规范作业秩序,确保安全收获。该市认真做好护麦防火和农机安全等工作,落实小麦秸秆禁烧政策和措施,坚决杜绝焚烧秸秆,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同时加强对农机驾驶员的安全操作培训和法则教育,工作人员深入地头、场院巡回检查,维护道路畅通,规范作业秩序,严禁违章作业。对参加跨区作业的机车进行及时检修,向农机手免费发放农机具养护维修及安全操作知识手册,保证农业机械以良好的技术状态参加“三夏”作业。
麦子熟了 老翟笑了
临汾新闻网讯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眼下,正是麦收季节。从襄汾县城往西贾乡西彭村一路走去,道路两旁大片金黄色的麦田非常惹眼,阵阵热燥的风吹过,麦浪起伏沙沙作响。随着收割机轰鸣声由远及近,此行目的地——新型职业农民翟战备的千亩家庭农场近在眼前。
翟战备今年48岁,是襄汾县西贾乡有名的“种地能手”,村里人都亲切地称呼他“老翟”。从2013年开始,翟战备开始经营起家庭农场,当年承包流转土地130余亩,2014年扩展到622亩,2015年已达1047.8亩。2016年,老翟的家庭农场被评为“山西省农业机械示范家庭农场”。
去年秋天,老翟把流转的土地种上小麦。眼下,老翟的600亩小麦颗粒饱满,静待归仓。老翟出动了自家的两台收割机,开始“龙口夺食”。农用车在田间地头等待,等着收割机回来。打开收割机“肚子”上的闸门,麦粒哗啦啦流入车斗中,一亩地十来分钟就收割完成。同时,收割机又把粉碎的秸秆随机还田,用作下一茬作物的肥料,“大概半个小时左右,我的玉米播种机就开过来了,马上就要进行玉米复种了。”老翟说。
老翟家庭农场经营的风生水起,秘诀在他的两项专利:一个是深松犁,一个是小麦宽幅播种机。在农业行当里摸爬滚打多年,翟战备发现市面上的深松犁深松土地留死角、不到位,小麦播种机播幅偏窄,播种下小麦密度大、抢养料。从1996年起,翟战备就开始研究改进农业机械。多次的试验迎来丰硕成果。2011年秋,老翟的机械投入使用,来年夏收,改装机械耕种的小麦亩产逾千斤。
“去年,我与省农大合作,成为省农大高产优质小麦集成技术项目示范区,今年春小麦播种,我们用了农大的技术,把先撒底肥再播种改为种肥同播,又使用了农大提供的500亩叶面肥,亩产达到600公斤,预计今年产量在35万公斤左右。”眼看丰收在望,憨厚的老翟开心地笑啦。(沈宗珍)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