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泽:车道村里话变迁

2019-01-10 09:43:14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同样的严寒,同样的颠簸,如果不是道路两边的路灯上写着“车道”两个字,实在很难让人把眼前焕然一新的村庄和两年前的车道村联系在一起。

  2018年12月27日,记者一行又一次来到安泽县和川镇车道村。村口,一组浓缩历史、演绎变迁的褐色群雕矗立在路旁:拖家带口迁徙、放牛耕地磨面、成家立业生子、儿童嬉戏玩耍……看似简单的雕像娓娓述说着车道村的历史。据村里的老人讲,车道村的很多老百姓都是移民迁徙来的,定居后的他们在这里开始了古老的农耕生活,繁衍后代,才有了后来的车道村。

  “夏天的车道村更有味道,可以说是‘风景车道独好’。特别是2018年8月,我们举办了第一届‘车道金秋休闲旅游月’,吸引了很多游客,那种热闹场面,现在我还记忆犹新。”三年前还是车道村“第一书记”的傅庆华如今已经扎根在这里,成为车道村的村党支部书记。从“第一书记”到村党支部书记,傅庆华说自己的工作内容没有太大变化,他要做的和正在做的仍然是带领村里的老百姓过上富足的生活、体面的日子。“要说有变化,就是老百姓对我的信任更高了,我的责任更大了。”

  砖头垒起的墙院,木头围起的栅栏,一件件精心收集的旧时农用器具装点着村庄,造就了别具一格的田园风光。水上乐园、水上垂钓区、漂流区……曾经的设想犹如一幅壮锦,变成了车道村的吸睛景点,曾经僻居一隅的村子里,如今更兴起了民宿、农家乐。

  车道村村委会主任马海金是2018年5月带头办起农家乐的。“一开始心里也打鼓,我们村就这么小,虽然这两年村里的发展是一年一个样,但毕竟位置挺偏,会有人来吗?”

  傅庆华了解老百姓心里在担心什么。他带着大家伙儿去了永和县于家咀村,实地考察了那里的农家乐如何从默默无闻做到风生水起。“去看过之后,心里就踏实了,有谱了。我们村现在几乎一步一个景,只要多花点儿心思,把农家乐办出特色来,不愁挣不到钱。”马海金说。

  2018年5月底,傅庆华请来了几位大厨教老百姓做农家菜,马海金的儿子马验军就是学徒之一。“五六年前我一直在外面打工,也没挣多少钱,还吃了不少苦。听说村里搞旅游开发,兴起了农家乐,就想回来试试,看能不能在家门口把钱挣了。”32岁的马验军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学东西也快,自家的农家乐很快就初具规模。

  村里的休闲旅游月期间,马验军经常忙得顾不上抬头。“一天接待二三百人也是常有的,就算不是旅游旺季,一天四五桌,也是挣钱营生。”通过农家乐,马验军一家一年挣了4万多,最让他开心的还是能告别以前那种在外奔波的生活,踏踏实实在家把钱挣了。

  村民刘兆星对村子里的变化最大的感受是“人心齐了,好办事了”,这也让他对车道村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以前村里要啥没啥,老百姓还你争我抢的,现在村里通了班车,种了水稻和谷子,连漂流都有了,大家反而你帮我帮、你让我让,都变得明事理了。从村容村貌到村里的风气,村里是一天比一天好,作为车道人,我都为我们村感到自豪!”

  旅游业的发展后劲十足,带动了全村人依靠双手脱贫致富的精气神,更令人欣喜的是,村里两亩水稻试验田的成功使水稻种植在车道村得以推广。2018年,车道村推广种植了50亩水稻,产量稳定,品质上乘。据测算,种植一亩水稻相当于种植20亩玉米的收入,这个喜讯令全村人为之振奋。

  “我们打算再扩种100亩水稻,形成规模产业已经指日可待了。”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令傅庆华深知厚植产业对一个村子发展的重要性,这是一个村子发展的基石。

  “道路拓宽了,村容变美了;小河成湖了,漂流亮相了;水稻成功了,小米有名了;告状没有了,民心凝聚了;班子得力了,党员有劲了;手里有钱了,全村脱贫了;群众满意了,我也欣慰了。”鲜少表露情感的傅庆华曾在宣传车道旅游月的美篇中写下这样一段话。于他而言,车道村的老百姓能够挺直腰杆过上好日子,是他最大的心愿。

记者 段碧蓉 安月琦

     

责任编辑:秦芳媛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