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山构建长效机制促农增收

2013-11-15 11:12:09 来源:

    临汾新闻网讯(通讯员周磊)近年来,浮山县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这一目标,坚持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产业富民”之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狠抓产业开发,加强科技培训,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培育新型农业主体、加强农民创业就业等方面构建长效机制,夯实了农民增收基础,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该县把蔬菜产业特别是设施蔬菜产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聘请专家科学规划,整合资金加大投入,党政共抓部门联动,举全县之力大力推动蔬菜“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发展。4年来,累计投入4500余万元。
    以投资少、见效快、收入高的春秋大棚为例,亩均产量0.9万公斤,产值1.8万元,收入1.4万元,纯收入是露地蔬菜的5倍以上,是粮食作物的25倍以上。今年以来,该县新增设施蔬菜面积4500余亩,全县设施蔬菜面积已发展到15600亩,总产量可达4037万公斤,年总收入11840万元。其中温室3500余亩、春秋大棚2900余亩、小拱棚5000余亩、食用菌4200余亩,全县设施蔬菜呈现出如火如荼的发展趋势。
    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上,该县紧紧围绕蔬菜、小杂粮、中药材、干果等特色农业经济,积极引导农民发展专业合作社,把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有计划地安排生产和销售,避免了生产经营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减少了中间销售环节,有力地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426个,涉及种植业、林业、畜牧业等,实现了合作社的行政村全覆盖。根据合作社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该县制定了“保持现有合作社整体规模、提高合作社整体质量”的发展目标。目前,该县已培育省级示范社10家、市级示范社8家,注册资金超过100万元的社54家。这些合作社,真抓实干、科学生产、规范经营,均已成为带动一个行业、带动一方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中坚力量。
    加强农民创业就业方面。该县积极引导和组织农民进城务工、经商,进军第二三产业,在产业转移中大幅增加收入。同时,他们鼓励民营企业将投资方向由工矿业转向农业,并不断完善对创办企业的优惠政策,大力发展种植和养殖业、农副产品深加工业。在转型发展政策的指引下,凤凰山庄、宏源青生态园林、玉杰食用菌、中宝蔬菜加工等一批极具代表的农业企业已成为县域经济转型发展重要载体。农业企业的蓬勃发展,不仅提高了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产品附加值,更为当地农民就业提供了便利条件,对带动农民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兴工活市富民”战略的强力推进,今年,全县外出务工人员达23846人,比去年增加312人,务工人员人均收入16872元,比去年增加55%。全县农民人均工资性纯收入3158元,比去年增加37.82%。
    该县多渠道探索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积极实施现代新型农民培训工作,着力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促进农民获取工资性收入、增加生产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确保了农民收入稳步增长。截至9月份,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966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6.84%。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