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县品牌引领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2014-08-01 09:58:51 来源:

临汾新闻网讯(通讯员 刘冉玲 刘广亮 李冉)盛夏季节,古县的沟沟峁峁呈现出浓浓的绿色生机。家住陈香村的刘宪宝守在自家的核桃园里,按照林业局技术人员的指导,忙碌地给核桃树打药,防治核桃虫。今年他家的800株核桃长势喜人,加上科学管护,刘宪宝已经能够预见到这一颗颗硕大饱满的绿色核桃不久后将变成一个个金果子,至少能产22500公斤核桃,给他家5口人带来2万元的可喜收入。今年,古县在农业产业发展上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不断投入科技力量,突出产业园区建设,加大特色产业品牌的培育,逐步向现代农业园区的模式发展。

抓住传统产业,壮大产业园区。古县的中药材、小杂粮、设施蔬菜以及梅花鹿、晋南肉牛等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业优势,该县将这些优势产业捆绑壮大,集约发展,实施建设6大现代农业园区,培育优质中药材、晋南小杂粮、晋南肉牛等一系列古县品牌。中药材集中种植加工园区,目前已种植白芍2185亩、生地3125亩、黄芩2500亩,特色养殖示范园区发展梅花鹿养殖22户、存栏1750只,肉牛100头、高繁母牛200头,鹌鹑养殖2户、存栏1.5万羽,狐狸养殖1户、存栏500只。安吉泽民养殖园区出栏羊2000只、猪3000头,形成了集养殖、屠宰、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发展模式。石壁河流域蔬菜种植园区,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培育了100亩无公害蔬菜连片示范区和500亩“夏白菜-油菜花、西红柿-油菜花”两作蔬菜种植园区。西庄-胡洼垣县级旱垣结构调整示范园区,种植3000亩高产玉米、2000亩古县金米、500亩林下中药材。万亩小杂粮种植园区,种植优质谷子8000亩,栽植“黑牡丹”马铃薯2000亩、甘薯500亩。

突出支柱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核桃是古县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今年春季,古县按照“栽管并举、育加协同、品牌引领、产业振兴”的思路,结合片区开发、木本粮油基地建设等项目,新栽核桃1万余亩、20余万株。结合省林业厅低产林改造项目,对全县300余万株中老龄核桃树进行综合管护,进一步提高核桃产量。目前,全县共栽植各类核桃经济林18万亩、780余万株,年均产量约375万公斤,产值9000万元,农民人均核桃收入1500余元。同时,培育核桃品牌,形成了以桃源核桃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和华海天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核桃精深加工企业,年可加工核桃1900余吨,实现销售收入4100万元,利税180余万元。连翘这几年成为继核桃之后的又一支柱产业,该县把目标瞄准以科技引领产业发展,成立了古县连翘产业化发展领导组和古县连翘GAP认证领导小组,政府投资600万元建设高标准连翘生产示范田5000亩、育苗100亩,建设对比试验田260亩、野生资源抚育300亩、人工资源抚育300亩。古县吉盛连翘有限责任公司在国内首创了“无烟汽蒸、电脑控温、封闭烘干”的加工工艺,生产的“霍岳”牌连翘深受各大制药厂家的认可。日处理连翘50吨,年收购加工青翘、连翘3000吨、成品1000吨,产值4500万元。采摘连翘的劳动力涉及古县60%以上的农户,人均年收入5000元。今年,该公司研发出了新一代连翘茶,最近可能将这浑身是“宝”的连翘价值吃干榨尽。

引进新兴产业,建设现代农业。今年,古县又新增加两个新鲜的农业大项目。国家级黑格斯曼地亚红豆杉和油用牡丹种植基地项目落地古县,该项目总投资8亿元,拟打造为集红豆杉种植、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园区。油用牡丹有植物脑黄金之称,富含丰富的氨基酸,经济效益非常可观,古县依托该县“天下第一牡丹”品牌,试种油用牡丹,发展林下经济,提高农民土地收益率。积极发展新能源及“四气”产业,实施佳盛能源古县6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项目总投资6亿元,拟建设集光伏发电、生态农业于一体的综合园区,目前已开始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同步办理前期手续。

与此同时,该县不断强化科技支撑,用先进的农业技术不断拓宽农业产业的领域,最大限度地增加农民收入。在全县建立了4个间作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每个基地重点推广1至2项农业实用技术,分别是永乐乡林菜间作马铃薯600亩,岳阳镇林菜间作朝天椒100亩、林药间作黄芪150亩,古阳镇温室大棚蔬菜基地200亩、108棚,北平镇露地豆角基地1500亩。同时,在全县7个乡镇、111个行政村培育科技示范户700户,选聘70名技术员包村联户进行技术培训与指导。

责任编辑:柏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