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记者 杨全) 12月12日,记者从市粮食局获悉,为了减少粮农的储粮损失,改善粮食收获后的储藏条件,截至目前,我市今年共发放科学储粮用具13000套,惠及乡宁县、翼城县等11个县(市、区)的种粮用户。
我市是产粮大市,多年来,粮农储粮条件简陋、方式原始、技术落后,储存粮食的损失严重。相关数据统计显示,由于受虫、鼠害和霉变等因素影响,农户储粮损失平均达到了5%以上。为了进一步推广科学储粮技术,改善储粮条件,自2010年起,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粮食系统先后在13个县(市、区)实施了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工程。3年来,共为16030户粮农提供了科学储粮用具,粮食储存的损失大大减少。
据了解,开展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工程,旨在通过项目实施,从粮食流通的源头实现粮食的散装储存和散装运输,提高卫生粮食物流“四散化”水平,发挥农户储粮的“蓄水池”作用,使国家在实施宏观调控时能够及时、方便、快捷地从农民手中收购到一定数量且品质良好的粮食。
“我们为粮农推荐的储粮用具是用彩钢板制成的,不光防鼠、防潮、能移动,还能根据自己需要调节仓容量,容积有一吨以上,在粮农中很受欢迎。”市粮食局的工作人员介绍,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工程遵循“政府引导、农户自愿、共同出资”的原则,采取政府投资和农户自筹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这样算下来,粮农只需要支付百十来元就可购买到一套储粮用具。
“很多粮农都不是很重视科学储粮的重要性,每年粮食打下来,采取的储粮方式无非就是用麻袋、瓮等器具储粮,也不重视储粮环境和温度差别,耗损的粮食很多。”市粮食局的工作人员说,从最初的一两户,到后来的几千户,再到今年的一万多户,在各地方粮食部门的大力宣传下,粮农开始意识到科学储粮的重要性,配置科学储粮器具也很积极。在一些地方,很多粮农都将这样的器具亲切地称为“小粮仓”。
为了将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工程更好地实施下去,市粮食局的工作人员一方面加紧宣传科学储粮的重要性,一方面积极奔走在农户家中,从粮农们的实际使用情况来总结经验,改进器具。“很多粮农反应‘小粮仓’储存粮食非常好,但是器具下端的出粮口设计的有些不好,这种成九十度直角的出粮口在出粮时速度慢,如果设计成带坡度的,出粮就方便了。”市粮食局的工作人员表示,粮农的建议受到了重视,一番总结和设计后,最新配置的器具就改进了出粮口,受到粮农欢迎。
责任编辑:邱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