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样待检的运粮车辆
临汾新闻网讯 7月5日、6日,临汾晚报小记者团100余名小记者齐聚临汾粮库,他们带着诸多疑问开启了“探秘粮食”之旅。
粮食是怎么种出来的?丰收后又如何保存?粮食经过多少道工序最终变成了餐桌上的食物?粮库一共有多少粮食?采访还没开始,小记者们已经交流开了。
工作人员讲解粮食入库过程
上午9时,在临汾粮库柴林玉主任的带领下,小记者的参观采访活动正式开始。
参观粮库
“你们知道咱们临汾有几个粮库吗?”每个粮库能存储多少粮食吗?”知道粮库的职能吗?”活动刚刚开始,柴主任便向小记者抛出了很多问题。虽然自己有满脑子的问题,但面对柴主任的问题,小记者们连连摇头。
“全市总共有三个粮库,库存粮食三亿斤,可供全市400万人两个半月的口粮。粮库有三个作用:一是对于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比如发生水灾、火灾、地震时这些粮食就可以保障民众的吃饭问题。二是调节社会的供需平衡。比如南方种植水稻,北方种植小麦,我们就可以利用不同地方的粮库储存的粮食来回调拨。三是稳定粮食市场价格。市场价格高了,我们储备库可以向市场投放一部分粮食,降低市场粮食的价格,当市场粮价降低时,为了保护农民的利益,我们可以收购一部分粮食,提高市场粮价。我们每天吃的粮食都是农民伯伯辛苦劳动的成果,所以大家一定要节约粮食。”柴主任为小记者们一一解答了疑惑,让他们明白了粮食储备库的功能,知晓了自己每天吃的粮食是经过怎样的“旅途”才到达餐桌。
登上粮库
为更加直观地让小记者了解粮食储存,同时树立节粮爱粮的正确观念,粮库工作人员还带领小记者参观了粮食储备库。
观看粮库内的测温系统
小记者们穿梭在6米多高的粮食堆上,当他们看到粮食堆内埋藏的蓝色电线时,忍不住问:“叔叔,这些电线是干什么用的?”工作人员介绍:“这些电线连接着温度表,主要用来测试粮库内的温度,确保室内外温度一致,因为室内外温差太大,粮食容易生虫。”
小麦原来长这样儿
小记者赵杉杉说:“我以后再也不浪费了,我一定珍惜每一粒粮食,理解农民伯伯的辛苦,做一个懂事的好少年。”短短一上午,小记者们参观了粮食储备库,了解了粮食从田地到餐桌的过程,体会到了农民伯伯的艰辛。参观结束后,小记者们带着满满的收获,迈开了回家的步伐。
记者 苏亚兵 实习生 韩晓功
责任编辑: 吉政